“以美明德”——融生态德育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杨晨阳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德育教学融入越来越多的学科之中,美术学科也是其中之一。生态德育教学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对整个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同时,发现身边的美,以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及发展。

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延昌小学   杨晨阳   31573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德育教学融入越来越多的学科之中,美术学科也是其中之一。生态德育教学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对整个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同时,发现身边的美,以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及发展。
关键词:以美明德;生态德育;美术课堂;实践探究
        引言: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理念就强调“文以化人”的作用,无论是诸子百家的文章还是唐诗宋词的语句,都有着教化子弟、塑造品格的作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校逐渐注重美术与德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教育模式的改革,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多元化的生态德育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美术课堂的教学之中,从而“以美明德”。
        一.德育与美术结合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刚刚由幼儿阶段成长到儿童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小学美术教育融入生态德育的教学,通过美育教育为学生打开与外界交流的通道,让美术成为学生打开心灵窗户的另一种方式,提升小学生对图像的识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利用美术进行美术表现的能力,帮助小学生形成基本的审美判断,便于发现身边的美,为小学生创造创意实践的机会,最终帮助小学生形成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并且引导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明辨是非。在注重小学美术素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重视美育全面发展,积极融入生态德育的内容,“以美明德”不仅带领学生学习掌握一种美术技能,探索自己喜爱的美术表现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形记忆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解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学生积极乐观的高尚品质。生态德育融入美术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走入美术馆感受多种创造美的方式,指导学生逐渐形式符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征的审美情趣。并在美育美术核心素养教育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和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最终通过美术核心素养教育热爱中国文化,欣赏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作品。由于两者所处的领域不同,我们必须要打破学科原有的界限,从而科学有效的进行教育,并且让教师意识到两者整合的重要性,要在长期的发展和革命中改进,强化思想教育,推进小学德育教育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
        二.小学美术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密切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与德育教化作用
        小学美术课堂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主要前沿。小学美术教材中涉及到的德育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应该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逐渐融入生态德育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品鉴美术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研究小学生所具有的特殊心理特质,结合小学生对美术的各种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硬件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过程设置对学生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美术技能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德育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美术学习中。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美感变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完成自我的修善和能力的提升。



        例如,《变垃圾为宝》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可回收垃圾,在课堂上进行设计、创新,从而实现垃圾的再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够改善环境,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垃圾如何才能变废为宝,进行再利用,渗透生态德育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德育核心素养。
        (二)日常教育中将两者有效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小学美术教育应当贴合时代需要,帮助学生留心身边的美景,拓展美术教育外延,不仅利用美术课堂开展美术教育,也可以带领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开展美育教育,也有利于生态德育教育和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从小就指导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是美的观念,只要用心感受生活,美丽的场景无处不在。同时,向学生传授事物联想的方法,打开学生创造力之门,主动运用自己的各种巧思改造美化身边环境。向学生传递美术源自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将节假日与美术课程相结合,开展德育教育,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具有感染力的视频,加强学生的感官刺激,从而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实现美术教育与生态德育的有效结合。
        (三)将德育渗透进绘画教学之中
        美术课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绘画教学,小学生对于绘画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画中传递自身的想法与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在绘画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通过具体的绘画加深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点的理解,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无穷魅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笔触去感悟画家想要传递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美术核心素养。
        例如,《笔墨丹青》这个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花所特有的绘画方式,审美理念,发展历史。之后,给予学生时间自行创作,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颜色表达自身的情感。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几幅具有特色的中国画,促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名族自豪感。
        三.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刻。德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由此可见,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教师在开展美术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际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的方案,创新教学的内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美明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程度,促使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德育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日录.随画入境 美中立德——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91):151-152.
[2]张雨.立德树人 美育化人——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0(25):79-80.
[3]黄燕婷.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浅议德育教育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与实施[J].考试周刊,2020(28):159-160.
[4]严孜霞.落实小学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与反思[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166-167.
[5]甘方诚.用心唤醒本源真美 以德提升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下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24):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