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开展少先队课外环保活动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石彩萍
[导读] 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以及生活周边环境的质量直接体现了国家及民族的文明程度及文化素养。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稳定基础。因此,应从小学阶段就要强化学生环保认知,并培养少先队员良好的环保行为,以此改变我国环境现状。以下就小学阶段开展绿色环保活动,促使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其中,并争当小小志愿者,以此提高少先队员的综合素养,以绿色教育为背景,共同携手,共创美好家

陇南礼县东城小学  石彩萍  742299

摘要: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以及生活周边环境的质量直接体现了国家及民族的文明程度及文化素养。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稳定基础。因此,应从小学阶段就要强化学生环保认知,并培养少先队员良好的环保行为,以此改变我国环境现状。以下就小学阶段开展绿色环保活动,促使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其中,并争当小小志愿者,以此提高少先队员的综合素养,以绿色教育为背景,共同携手,共创美好家园。
关键词: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绿色环保;小小志愿者
        引言
        现阶段,虽然我国经济已经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是我国缺乏明确的环保认知,导致工业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同时,有效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破坏范围也在不断延伸,例如滥砍滥伐、乱丢垃圾、肆意捕杀禽兽等。以此导致我国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不仅如此。因此,为了加强少先队员对绿色环保的认知,学校应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争当小小志愿者,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培养少先队员环境保护的意义
        所谓志愿者,就是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及精力用于社会服务活动中,并且不计任何酬劳,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以便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对于社会而言,志愿者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文明的传播。志愿者将自己的关怀带给社会,传播文明的同时也会将爱心一直传递下去,这种文明及爱心由一个人传递给下一个人,并以此传递下去,增强了社会了凝聚力;其次,有助于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参与志愿工作,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同时也促使人们之间构建和谐关系,增强人们之间的亲密度,以此促使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后,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若要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就需要所有的人们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奉献自己力量,以此为社会的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于志愿者而言,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为社会进步勇于奉献自己。志愿者在开展工作时,以公民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为前提,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其次,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志愿者通常都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展服务社会的一些工作,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拓展自己的生活范围,同时也可以近距离感受社会中的人与事,以此对社会有了全新认知,有助于志愿者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最后,增加学习的机会。少先队员在参与公益活动中,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少先队员的组织能力及领导能力。少先队员也可以学到更多社会实践知识,树立明确的自信心[1]。
        二、少先队员开展绿色环保小小志愿者活动策略
        (一)学校积极开展绿色教育课程,提高少先队员对环保的认知能力由于人们的盲目行为,导致人与环境建立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应加强少先队员对绿色教育的全面认知,并不断提高少先队员的整体素质。
        辅导员应在校园中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绿色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促使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以此强化绿色教育理念。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以《绿色环保》为主体的相关活动,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大力宣传,促使少先队员全面认知绿色环保。在此过程中,学校还要借助校内设置的宣传窗口宣传保护环境重要性。


少先队员可以在班级中建立“绿色基地”,例如种植绿色植物;辅导员可以给与少先队员正确指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征集优秀的文章,并张贴在展示栏中,以此激发少先队员提高环保意识。不仅如此,也可以将环保标语放置在学校的适当位置,进而加强少先队员环境保护的责任认知,有助于少先队员树立明确的价值观,促使少先队员的环境素养有效提高。
       (二)积极参与绿色教育活动,提高少先队员环保认知
        学校应组织有效的绿色教育活动,少先队员接受环境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少先队员不仅要接受主题性的绿色教育,同时还要确保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具备较强的趣味性,高度重视培养少先队员的环保认知。
        首先,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教育活动,环境教育也可称为素质教育,为创设有效的人文环境奠定稳定基础。少先队员在开展的绿色教育活动中,获取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2]。
        其次,应不断提高少先队员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同时也加强培养少先队员良好的环保行为,并长期坚持下去,少先队员的环境素养在无形之中逐渐提高。基于此,少先队员应将绿色教育理念全面落实于生活的各个细节中,以便从根本上培养少先队员的环保认知。然而,为了促使少先队员更好的接受绿色教育,首先要为少先队员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进而加强少先队员对保护环境及爱护环境的认知。少先队员在此过程中,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保障了校园的整洁。
        (三)构建绿色天地,延伸少先队员的绿色视野
        绿色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教育的对象的广大社会人群。绿色教育的初衷在于提高少先队员的环境保护认知,并有效抵制不良行为。学校及辅导员应给与少先队员正确引导,促使其融入大社会中,近距离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并感受社会,将校内的绿色教育理念延伸到社会中[3]。
        环境教育并非是学校的教育内容,家庭也要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少先队员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心理及身体尚未发育成熟,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会受到家庭的一定影响。然而,每个少先队员都在家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他们的行为习惯也会影响家庭的每位成员。因此,少先队员应在家庭中宣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构建绿色家庭,并促使学生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绿色教育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少先队员阶段开始,就要加强少先队员的绿色环保认知,现代的少先队员应肩负环境保护的重要使命。不仅如此,应强化少先队员高度重视我们应与自然环境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在少先队员阶段,为少先队员播种下绿色的种子,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积极参与到绿色教育活动中。我们仅有一个地球,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环境,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生活周边的每一个人,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携手,共创美好家园。
本文是甘肃陇南2020年度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研究课题。课题编号:LNTD2020057
参考文献
[1]王红,田春丽.推行绿色环保教育,提升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环保教育活动为例[J].环境教育,2020,(04):64-67.
[2]周婷.培养少先队员志愿服务意识的实践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02):160-161.
[3]徐巧.农村小学开展绿色环保小小志愿者活动策略研究[J].新生代,2020,(01):78-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