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刘越
[导读] 日本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和特色。目前针对日本文化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日本人心里认可和承认任何先进和优越的文化,并不断的学习和吸收这些优秀文化的精髓,联赛扩展和丰富自身的文化。

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合作学院日语系    刘越

【摘要】:日本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和特色。目前针对日本文化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日本人心里认可和承认任何先进和优越的文化,并不断的学习和吸收这些优秀文化的精髓,联赛扩展和丰富自身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日本人便虚心学习,充满感激并满怀热忱的学习和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但是日本并不只是单纯的模仿,当模仿到一定境界时,它便开始寻求自我突破和发展,进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因此,日本的汉字、儒学、律令制度、佛教以及技术等方面均残存着大量的中国元素。
【关键词】:中国文化;日本传统文化;儒佛思想
        一、前言
        日本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因素较多,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对其进行吸纳和融合,造就了今天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1]。据相关数据和资料表明,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并且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对中国汉字、儒学学习,还包括对中国律令制度以及技术的吸收和融合。甚至可以说,中国文化便是日本传统文化得以生长和繁荣的母体。由于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日本逐渐建立了属于自身的传统文化,获得了进步,进入了文明阶段。
        二、汉字和汉籍
        日本的传统文化,大体经过了“绳文文化”、“弥生文化”、“古坟文化”这三个阶段。 许多日本专家和学者将曾经发现绳文文化许多遗迹的大和地区视为古坛文化的中心地和发祥地。《宋书》记载,倭国曾经在5 世纪就已经开始向东晋入贡,在这一时期,汉字以及汉籍逐渐传入到了日本,成为日本传统文化形成的关键之一。 在《古事记》中有相关记载,“百济国主照古王以牡马一匹,……王又贡横刀及大镜。又命百济国道:‘如有贤人,亦上贡。’于是,名为和迩吉师受命进贡的人即以《论语》十卷和《干字文》一卷,付是人上贡,此和迩吉师为文首等祖先。”与此同时,《日本书记》也对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记载,“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 则太子菟道雅郎子师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 顾所谓王仁者,是书首者之始祖也。”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引起了日本天皇的高度重视,并曾经邀请著名的王仁来对其教育,并以身作则学习儒家经典,鼓励和要求皇室子女继续学习,并并让外来的大陆学者向子女进行一对一传授大陆的学问,使得日本的儒学思想也逐渐在日本生根发芽。据有关文献的记载,在日本进行大化之前,主要进行儒学和文字 教育,并且在所出土的日本遗址中发现,最古老的木简上确实有 “子日学而时习之”部分隶书字样,这些文字均出自于《论语》,可见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时多么的源远流长。平安年代的大江匡房对此层发表过这样的评论:“我朝始书文字,代结绳之政 ,即创于此朝,应神朝。”《论语》、《千字文》被公认为是汉字和儒学在日本普及的重要书籍,具有启蒙的作用。 汉字对日本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也为后来日本文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
        三、古代货币
        在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古代货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日本货币文化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学教材的《海内存知己》中,可以看到有两幅货币插图,这两幅货币插图分别是《和同开珎》和《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的铸造时间始于唐朝,铜和铁是货币制造的主要材料,并且大多数开元通宝都是由民间进行私人未经法律的许可私自铸造的,图案为圆形方孔,使用年限大致有 1300 多年之久,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开元通宝可以称作是后世通宝的始祖,之所以将这种货币起名叫做开元通宝,主要是因为内涵和寓意较好,符合当时朝廷想要统一货币的愿望,并且这种方式一直为以后历代朝廷所沿用。开元通宝具有十分严谨而匀称的结构,兼济方与圆,楷意蕴藏在隶书中。而“和同开珎”则是日本银钱,曾经在陕西西安被我国的考古人员所发现,一共有五枚,圆廓方孔,谓之“和同开珎”。“寶”字的简化便是“珎”,和同是日本年号的省略,开始铸造与公元 708 年,正值和铜元年[3]。
        四、科学技术
        除了儒佛思想、 汉字、 货币等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外,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技术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后汉书》中曾经记载,“倭奴国奉贡朝贺, 光武帝赐以印绶”, 在光武帝时期,中国先进的瓷器、丝绸以及铜和铁的制作工艺和方法便已经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同时在建筑方面,日本尽管在 1世纪便已经独具风格和特色,但是从通透轻盈的木构架等细节之处来可以发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其影响所产生的痕迹。甚至日本京都的构建,便是对我国六国古都西安建筑的模仿,但是规模却难以和西安相比。从整体上来说,日本整个建筑风格军离开中国建筑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五、律令制度
        在公元 645 年,日本政府出现政变,皇极天皇被迫退位,由孝德天皇所取代,并将内臣的地位赐予中臣镰足,命中大兄为皇太子,建元大化,并将首都迁至今天的大阪。 新政府在制定本国的律令时,主要依据和参考了唐朝的律令制度,并在充分考虑自身本土风俗习惯和陈规制度的基础之上, 对律法进行了变革和制度,确定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体系。将私有土地以及部民均予以废除,实行土地公有制,无论是皇亲贵族、还是地方绅士的部民以及农庄全部收归国家,由国家来统一进行分配和管理, 仅仅将政府手工业的部民进行了保留,对于大夫以上级别的高官,政府对他们赐以食封。 对行政区划和组织进行了详细的分配和规划, 中央分为京师和畿内两个部分,而地方的行政区划则可以分为国、郡、里三级。对于军事制度和交通制度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并且废除了传统的世袭制,国家可以对官吏进行任免。在户籍和记账方面也进行了整顿, 使之更加具体化和条理化, 土地之策实行班田首授法。 在税法上将传统的贡纳制予以废除,并进行改革,确立了新的税法制度——租庸调制度。。
        六、结语
        日本传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涉及到汉字、儒佛、技术以及货币等多个领域, 对日本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尽管存在着诸多领域的纠纷,但是中日两国之间在经济、文化、
政治等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日益密切。 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关系,对于发展两国经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炳章,胡晨.文化差异与民族和谐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4-39.
[2]王婧媛. 浅议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 [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150-151.
[3]席于霞.浅析中国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8,(34):49-50.
男,汉,1998年1月3日,籍贯: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合作学院日语系,专业:日语系,研究方向: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渊源,单位所在省市: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邮编:7100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