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交媒体主播和播音主持艺术的互动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黄珈玉
[导读]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兴起,社交媒体主播应运而生。其已经对播音与主持艺术、对人们媒体选择行为、对新媒体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应当用辩证的态度看待社交媒体主播,积极推进社交媒体主播和播音主持艺术的互动,一方面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规范社交媒体主播的发展走向。

渭南师范学院    黄珈玉  714099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兴起,社交媒体主播应运而生。其已经对播音与主持艺术、对人们媒体选择行为、对新媒体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应当用辩证的态度看待社交媒体主播,积极推进社交媒体主播和播音主持艺术的互动,一方面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规范社交媒体主播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社交媒体主播;播音主持艺术;互动
        一、引言
        播音与主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它不断从整个社会发展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丰富、拓展。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诞生于广播,兴盛于电视。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兴起,一种跟传统播音与主持截然不同的主持形态—社交媒体主播应运而生。尽管人们对于社交媒体主播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甚至是对立的看法,但其对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影响、对人们媒体选择行为的影响、对新媒体业态的影响都已经是实实在在而且是巨大的。忽视社交媒体主播的存在和影响,不但会错失为播音主持艺术增加新动能的机会,而且会错失规范社交媒体主播发展的窗口期。因此,研究社交媒体主播和播音主持艺术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
        二、社交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区别
        虽然传统媒体主持人和社交媒体主播在职能上都属于节目进程的“掌控者”、对节目的推进起到主导作用,但由于所依附的媒体属性不同,社交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有着很大区别。这种区别既是导致业内外对社交媒体主播多有诟病的根源,也是其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快速壮大的主要原因。
        (1)从业途径不同。要成为一名传统媒体主持人,一般要经过“十年磨一剑”的艰苦过程。大部分传统媒体主持人都经历过高考之前严格的专业培训,又经历过至少四年的系统专业训练,而且必须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以及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资格证书。尽管想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主播很不容易,但相对于传统媒体主持人要简单得多。社交媒体主播呈现出几乎无门槛的特点,只要有一部手机或电脑,只要能够拍摄和编辑,关键是只要自己想,就能成为一名社交媒体主播,社交媒体主播已经成为“站在风口上的猪”。在当前的各个平台上,社交媒体主播主要有商务秀场主播、才艺主播、美食主播、游戏主播、体育主播、户外主播和健身主播等,这些主播身份背景各不相同,教育背景也大多与媒体传播无关,他们的主播能力以自学为主。目前关于社交媒体主播的数量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但从网络直播用户的规模可以推断,这个数字与传统媒体主持人相比要大得多,而且增长趋势明显。据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4.33亿,占网民总体的50.7%,比2018年年底增加了3646万。庞大的用户人数催生社交媒体主播“遍地开花”[1]。
        (2)传统媒体主持人从事的主持工作体现的主要是大众传播属性。由于大众媒体发展的大部分时期信息匮乏,大众媒体的主要任务是快速提高供给量,满足受众对信息量的需求。同时,由于技术的限制,大众传播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单向传播为主,传统媒体主持人很难与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和互动,对现场之外受众的感受和需求无法直接获得。在信息供给严重不足的时代,大众媒体为了扩大覆盖、增加数量而牺牲掉社交属性的做法确实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种单向传播在社交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却使得大众媒体处于很不利的竞争地位,更使得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受欢迎程度大不如从前。社交媒体主持人从事的主持工作体现的主要是人际传播属性。在社交媒体时代,受众主体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强烈要求参与到传播活动的全过程,希望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人而不仅仅是旁观者。


一方面,社交媒体主播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引和留住受众,他们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受众参与、互动、共享的需求;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为社交媒体主播满足受众的参与性需求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观众可以在平台上与所观看内容的主播进行实时互动,并且可以通过弹幕、连麦等手段与同时收看同一档节目的异地受众交流。这种多向互动的方式,使受众在与社交媒体主播的互动中找到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用户黏性[2]。
        (3)承担角色不同。传统媒体被定位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传统媒体中主持人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人而存在的,他们是“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媒介群体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能动地操作和把握着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媒体意志的反映,因此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他们的言语活动具有特殊性,所有信息的选择必须以“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准则。因此,传统媒体主持人并不是以“本色”示人,他们首先是媒体工作者,其次是语言艺术工作者。随着受众主体意识的越来越强,传统媒体主持人在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桥梁角色越来越明显,他们需要研究受众的心理,通过对受众需求的适应和满足减少自己所传播信息被过滤的程度。社交媒体主播的角色则要宽松得多。尽管一些MCN机构或者平台对主播有人设的设计,但他们基本上是“本色出演”。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传播内容,大都与他们自身的经历和阅历有着很深的联系。他们往往是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因此个人色彩浓厚。优秀的社交媒体主播往往个性鲜明,在自己的领域拥有很强的话语权,比如短视频领域的papi酱、“宅男女神”冯提莫、“罗辑思维”罗振宇等,没有了传统媒体的滤镜,他们用最本色的方式出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 
        三、促进社交媒体主播和播音主持艺术之间的互动
        (1)在学科建设上互动。作为一门来自实践、服务实践的学科,播音主持艺术的活力主要在于与实践的及时、实时互动。对于诞生于全媒体时代的社交媒体主播,一方面,播音主持艺术应该研究它的发展规律,给予它理论指导,把新的理论、方法和原则应用到它的实践中去,帮助它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播音主持艺术应该研究社交媒体主播的一线实践,对它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果进行理论归纳和总结,提炼出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培育自己的互联网基因,从而使学科发展更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规律。
        (2)在人才培养上互动。人才问题是社交媒体主播的短板。播音主持艺术领域应该在这方面对社交媒体主播提供支持,一方面,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可以建立职业培训、高职、本科、硕士等梯级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交媒体主播的发展增加人才供应和人才储备;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传统媒体主持人进入社交媒体主播领域,既改善社交媒体主播的人才结构,又通过传统媒体主持人的示范作用建立正确导向。 2019年8月16日,《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涨粉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主播说新闻”让平常端庄严肃的播音员们改变了以往的播音语言风格,在视频中以更加轻松、接地气的“反差萌”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从而实现了严肃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合流。
        四、结论
        本文针对社交媒体主播和播音主持艺术的互动问题,从社交媒体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区别与如何促进社交媒体主播和播音主持艺术之间的互动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为我国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1]顾泽惠.社交媒体语境下移动直播的新发展[J].新闻论坛,2020(03):7-9.
[2]冯敬雅.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研究[J].参花(下),2021(03):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