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任小平
[导读] 历史教学不只要学生掌握基础历史知识,也要让学生懂得相关史实的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历史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课程。身为教师们应该根据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与历史资源相结合,来增强学生的人格品质。

单位吉林省扶余市拉林学校 任小平   邮编131200

摘要:历史教学不只要学生掌握基础历史知识,也要让学生懂得相关史实的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历史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课程。身为教师们应该根据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与历史资源相结合,来增强学生的人格品质。激发其德育教育的感悟,结合历史学科的教材资源,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荣誉感等方法对学生的用户教育进行渗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优化措施;文化自信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能单纯地定义为知识传授,还应该深层次挖掘教育的功能,使其能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励学生学习探究,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联系起来,促进二者的深度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三观。特别是历史这种科目,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感悟,促进学生对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一、历史课堂与德育的融合理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大量仁人志士推动了科学发展,表现出了民族精神和伟大气魄,更助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历史人文素质的发展,引领学生充分感知人文,把握各地文化,加快历史发展的步伐。例如,在教学“冲破思想的牢笼”时,教师可以把网络平台作为重要的教学改革着力点,积极查找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尤其是为学生补充伽利略、牛顿等重要人物的伟大事迹,把历史教育和德育指导进行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三观。
        既然要渗透道德元素,教师就要多结合时政热点,友好地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关系。比如在学习唐朝和明朝的有关历史时,教师可联系当前反腐倡廉的具体案例,基于网络平台查找视频资料,可播放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片段,与学生在共同观看和探讨的过程中增进学生对其中道德内涵的理解。《人民的名义》有很高的国民关注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步树立起节约和廉政的意识。另外,历史教育的长期性使得教师可联系国家的重大纪念日,比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组织班级阅兵仪式,将原本的知识灌输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学生在模拟军事训练的实际活动中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到今,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涌现出了许多爱国的英雄人物,他们以国家安危为己任,当祖国受到侵犯,人民遭到凌辱,民族处于危难时,他们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催人奋进的呐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历史篇章,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英雄事迹,我们要将这些事迹作为学生爱国主义的最好素材,让学生在生动的历史事实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学必须要从“民族团结”的方向进行全面探索,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历史变迁的过程彰显了民族团结的这一主要内容,教师应该从梳理历史线索的角度来向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意识的渗透。例如: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几个单元的内容概况了“隋唐时期”“辽宋夏元金时期”“明清时期”的历史进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觉得所学内容过于分散,很难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基于此,教师可以从“民族团结”的角度出发,来对中国封建社会几次重要的历史变迁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无论有过怎样的分裂与融合,都体现了较强的民族团结精神。这种民族团结精神,让中国从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都在经济文化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最后再利用知识树进行历史时间线的线索整理,教学效果自然就十分理想。
        3.结合现实生活,对德育教育进行有机渗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渗透时,一定要注意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加强社会实践,如此才能最快、最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爱国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更多相关内容。比如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只针对教材安排的内容开展教学任务,需要结合实际,朝学生现实生活方面进行延伸,如此结合实际,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谈及想法,对问题的思考会更全面和客观,也更接近学生真实想法。
        比如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时,有些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当时的学生能够为国家付出那么多,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美国轰炸我国在南斯拉夫大使馆后广州学生上街游行的案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全面、真实、客观的认识并培养自身爱国情怀,如此对于“五四运动”中学生的所作所为更加感同身受和理解,而且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结束语: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使得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尹惠戌.试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中历史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
[2]杜义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与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
[3]陈玉兰.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