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陆洪闸小学校,刘莎莎
摘要: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细则明确指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要注重方法”。因为,小学音乐学科是小学教学阶段中的艺术启蒙课程,其美妙的旋律和动听的乐曲能够提高小学生对美的欣赏和理解,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合唱教学则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积极影响。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要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引言:在小学艺术教学的音乐课堂之上,合唱教学活动是艺术教育实施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课程教学中,对合唱教学的规定是要求在歌曲演唱中能掌握基本的演唱技能,并结合实际的演唱实践活动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重视和强化合唱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魅力,并提高与他人合作表演的能力。开展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但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注重训练方式,注意发声训练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训练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训练方式要讲究科学歌唱,这是学生通过音乐方式传达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学生的发声训练尤为关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类别曲目的教学和联系,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发声范围。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学生吐字清晰、发音标准。只有有良好准确的吐字和准确踩点的音乐节奏感,才能保证合唱歌曲的质量。要特别注意,机械性的训练和合唱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歌曲表演之中,做到真正意义上提升合唱训练的情感表达,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在学生不断提高歌唱水平的同时,保证学生的歌唱水平平稳进步。进行训练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集体概念,通过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默契,从而更好体现合唱区别于独唱的内涵与价值,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练习效果,为后续更好地演出效果夯实基础。
例如,在展开?我的祖国?这首歌的合唱训练的过程之中,可让学生回忆是否还有别的歌曲其主题为爱国、爱家,和本次训练的歌曲又有什么区别与和联系,并让学生将自己想到的歌曲进行自主演唱,且以此提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引起歌唱积极性与了解歌曲背景之后,教师要逐步调整合唱教学的节奏,采用分小组练习发声,采用小组互相监督的形式,让学生们互相纠正,让学生自己自我促进的发音准确性,锻炼节奏感知力。
二、关注学龄差异,培养和声概念
在遇到小学生的年龄相对大小的情况时,要理解低龄段小学生在音乐的理解程度上相对较为薄弱,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在音乐敏感度上也较为欠缺。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础之上,要在平日教学中多加引导鼓励。此外,教师还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作心理,在平日合唱训练的过程中穿插一定量的创作性练习,帮助学生摆脱对合唱练习的刻板、固化印象,使其积极参与训练。
培养学生的和声概念。众所周知,合唱之所以有着较好的艺术表现美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合唱具备独唱所没有的“和声原理”,而和声的教学工作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的重点任务,通过展开针对性、目的性地和声训练,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小学生意识到音高的作用,从而建立一个良好、完善的音乐理论体系。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为更好帮助学生进行和声练习,教师要利用互联网信息的资源,将分声部的音乐演唱和练习,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展示。要根据学生的声音天赋和声音特色进行组别的划分。划分小组,不仅能够使教学的内容丰富和多元,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要有针对性地布置和声练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们在规范的教学设置之下稳步成长。如有很多同学在进行和声训练时很难控制自己的发声音量,不是盖过主唱就是声音过于微小。针对这一教学实际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反复进行调整练习,增强学生对音量的感知力与控制力。
三、运用乐器辅助,提升音准能力
音乐课程是一项高度追求学生天赋和能力的课程,针对合唱的练习工作,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确保学生在掌握的前提和基础下再进行后续的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的合唱演出成效。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训练时,可以借助器乐的学习和训练来教学,使用器乐来提升学生们在歌唱中的音准能力,帮助学生精准把握各声部的音准,实现声部合唱的完美呈现。音准是进行合唱的基础必备条件,只有将各声部的音准把握好,才能实现声部间音色的和谐,为此音准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举例,在学习歌曲?欢乐颂?时,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展开了有效的分声部与和声部训练,为训练学生提高自身的音准把握技巧,音乐教师结合了钢琴的学习,引导学生用钢琴、电子琴的弹奏来完成声部旋律的教学。让钢琴成为他们纠正音准的依据,实现科学的训练效果。教师展开双乐句的练习时,让学生们按照声部分别弹奏第一个乐句,弹奏要联系视唱,让学生用钢琴的旋律带动学生自我识谱能力。以此实现音准的有效纠正。在同学们对各各声部相对熟悉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声部合唱的训练。钢琴为学生们的歌唱音准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让学生在歌唱之中有了依据,在视唱之中有了对比,让聆听和歌唱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使得学生在音乐教学课堂上提高了对于合唱表演的认识,掌握了丰富的合唱知识和发声技能。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
概而述之,在小学进行团体合唱教学有助于丰富小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们的艺术素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之中能够感受美、鉴赏美,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并培养其团结、互助、合作的意识,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与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师在展开班级合唱教学时,要基于基础音乐教学理论展开教学,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注重教学方式的通俗化。以提高班级合唱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熊智锋.小学音乐中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20):209-211.
[2]栾航.探析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幻画报,2020(07):258.
[3]徐一冉.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0(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