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周天
[导读] 随着现代医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原有护理学学科的内容在不断拓展和更新,学科内涵在不断向外延伸,知识领域也朝着更专业化趋势发展。随着护理学正式获批提升为一级学科,快速推动了护理学学科的全面发展,给学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更多的挑战。

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 周天 710100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原有护理学学科的内容在不断拓展和更新,学科内涵在不断向外延伸,知识领域也朝着更专业化趋势发展。随着护理学正式获批提升为一级学科,快速推动了护理学学科的全面发展,给学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更多的挑战。通过梳理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探讨影响中国护理学科体系演进历程的相关因素,为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护理学学科体系;影响因素
        一、引言
        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经历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刚开始的产生萌芽到逐步建立,护理学学科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护理学学科建设是护理学专业建设的基础,护理学学科的发展是促进我国护理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护理事业乃至医学事业进步的内部动因。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医学理念从既往以“治疗为中心”转向“预防为中心”,原有护理学学科的内容在不断拓展和更新,学科内涵在不断向外延伸,知识领域也朝着更专业化趋势发展,因此,护理学学科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护理学于2011年3月正式获批提升为一级学科[1],快速推动了护理学学科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通过查阅文献,目前针对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历程研究的相关专著和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将对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历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梳理。
        二、护理学学科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
        我国护理学学科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建立起步期—蓬勃发展期—巩固提高期的发展历程。1888年,在南丁格尔护理理念的影响下,西方各教会组织在中国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对我国早期护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我国护理学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49年以前,创办了l83所护士学校。建国初期,主要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我国以中专护理教育为主,护理学学科的设置基本遵循苏联大学的培养的模式。改革开放后,护理学高等教育逐渐复苏,大专和本科教育也逐渐恢复,护理学学科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0年恢复了护理大专教育,1984 年恢复了护理本科教育,1992年恢复了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资格,2004 年开始恢复护理学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资格,渐渐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护理教育之间的差距。我国护理教育逐步从以中专教育为主,到护理大专教育,到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层次较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2009 年以来护理学一直属于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是医学学科的从属专业,致使护理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2011年,《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护理学独立出来,成为一级学科。这意味着护理学教育已处在国家学科目录的最高平台,是我国护理学发展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为护理学学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和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三、护理学学科体系演进历程的影响因素
        (1)护理学术组织。我国护理学术组织中最为重要的组织是中华护理学会(CNA),它是我国最高权威性、最强学术影响力的护理学专业核心期刊,对护理学学科的组织建制具有深远地影响,引领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护理学学科的确立。


1909 年成立了“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先后曾使用中华护士会、中华护士学会、中国护士学会等名称,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作为护理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性团体组织,在学科建设、护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积极推动着我国护理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华护理学会的地方分会分布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等。2013年5月8日,中华护理学会获准加入国际护士会,倡导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促进护理科技者业务水平的提高,推进护理学学科的繁荣。
        (2)中国护理理论发展受到文化大革命等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由于缺乏高学历人才的学科队伍,护理学理论建设方面的发展受到影响而停滞不前,缺乏我国自己的护理理论,拉大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护理理论方面研究水平的差距。20世界80年代中期,我国护理学术界护理理论的来源,主要是引入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护理理论,并将引入的护理理论尝试着运用于我国护理教育,和对护理实践进行指导。护理研究是护理学学科理论和知识发展的前提。21世纪后,我国许多学者发表了关于护理理论在我国护理实践中运用的体会,总体认为西方护理理论运用于我国效果不佳,理论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部分护理学者开展了关于护理理论的文化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护理理论的提出必须适应中国国情,需要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只有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的原创性护理理论才能真正引领护理学科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护理专家在护理教育、临床护理、预防、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等方面的进行深入学术研究,为我国护理学理论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我国护理学学科发展具有很深远的指导意义。
        (3)在我国护理学学科演进历程中,影响护理学学术体系发展的其他因素包括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知识创新、人文教育等方面。护理人才培养是护理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完善护理教育体系。重视护理人才培养、提高护理人才素质是我国护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重视护理高等教研的相关研究,通过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可以改进护理学学科知识的传播内容,可以加速护理学学科的发展进程。促进护理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护理学学科发展的核心内容。不断加强对外国际学术交流,引进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新技术,是推动护理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发表高质量 SCI文章展现我国护理学术水平,并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护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以提升护士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能够正确指引护士了解学科本质内涵,对于护理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健康中国 2030”背景下,我国护理人才的短缺,教育部、卫生部等部委将护理学专业列入了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将给予重点扶持。随着我国护理学学科成为一级学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护理学学科的蓬勃发展,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护理理论和方法体系。但护理工作者也清醒地意识到与医学门类下的其他一级学科比较,护理学学科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国内外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学科发展环境的不同,可以通过借鉴国外护理学学科发展的先进经验,密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护理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合作,从而提高护理科研水平,稳步推进护理学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推动护理专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 姜安丽. 护理学定位为一级学科的必要性[J]. 护理学杂志,2008, (5): 73-74.
[2]沈秀敏, 韩冬梅. 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9, 33(7):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