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互联网+”美术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吴成城 刘彤 李远梦 林冰芷 王亦好 余伟 王子源
[导读] “互联网+”是21世纪的一种新的社会生态。它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宽各领域的发展思路,提高各领域的生产效率和创新力。“互联网+”时代也使高校教育模式发生着巨变。本文以“互联网+”美术学专业为例,探讨美术教学创新的途径。

西安工程大学 吴成城  刘彤 李远梦 林冰芷 王亦好 余伟   王子源  710048

【摘要】:“互联网+”是21世纪的一种新的社会生态。它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宽各领域的发展思路,提高各领域的生产效率和创新力。“互联网+”时代也使高校教育模式发生着巨变。本文以“互联网+”美术学专业为例,探讨美术教学创新的途径。互联网+美术学专业理论教育课程平台,解决了当前面临的课程体系不完备的问题,能使艺术展览咨询、艺术展览形式、艺术交流座谈进行实时传播。该平台在艺术作品展览策划方面进行模拟,能进一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了学生参与性差、学校硬软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等问题,从而实现了“课堂与社会”无缝对接的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美术学;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简介
        “互联网+”是近十年出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生态新模式,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把传统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的新型模式。它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各个行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互联网+”教学模式是以专业传统教学为基础,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使传统课堂这个实体空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达不到的教学需求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使课题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知识传递方面,授课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讨论为辅,在有限的实体空间内进行理论或者实际操作的知识传递。如果一个大型的知识体系的构架,或者涉及到的知识面超出了这个实体空间的承受能力,就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去完成。如果没有某种设备去帮助我们,我们的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础教学的薄弱、设备的缺失是学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不完整的重要原因[2],造成课程教学不连贯、学生知识衔接能力差等问题。
        互联网+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课外知识的学习是对固定教材学习的补充。教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搜索到学生所需的课外知识,而且结合三维立体投影等技术,使平面化的知识更加真实、更加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其省去了教师长时间寻找、实地考查等烦躁的过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知识体系的短期构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能使课堂内和课堂外进行无缝连接,有利于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
        在实际操作方面,由于一些专业实际操作成本高,于是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学校会减少实际操作的次数。这就会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毕业后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互联网+”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更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虚拟的实践模拟训练。在模拟训练中,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操作进行实践训练。模拟训练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无限量地修改、推敲,甚至重置,而且实践训练场地可在课堂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系统联动、统一管理等方式让每一位学员都可以得到最佳的指导。“互联网+”模式在当今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大学校园中,“互联网+”与各种学科的结合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在文化艺术方面,“互联网+”模式在美术学科中的应用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二、“互联网+”美术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美术学教学模式大多以美术学理论教学为主,教材内容多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由于教学设备的落后,导致艺术课程体系不完整,其教学内容更多以浅层次的欣赏以及理论的阐述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与手段无法追赶当代社会与艺术发展的步伐。



        在“艺术策划与批评”“博物馆管理”这两门课程中,长期以来,学生多以对理论关键点的背诵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对于书本呈现的艺术发展遗迹、艺术品形象、艺术人物等方面,由于印刷程度、表达效果等原因,学生对此认识比较肤浅、兴趣不高。有些图片只能提供作品的一面。这对于完整的艺术品或艺术遗迹来说,只是学习的冰山一角。在现实课本教材中,艺术遗迹的演变也只能是静态展示,其中间变化的过程无法表达。这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互联网+”美术学教学模式中,我们引进了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除传统的理论学习外,在对历史发展、艺术品、艺术遗迹等方面,不再拘泥于图片的展示,更多地采用三维立体投影,营造身临其境的艺术氛围。同一艺术品不同阶段的动画展示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文明发展的连贯性,更加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创新的教育模式使课堂学习不再局限于实体的教学空间,让学生的学习可以在互联网平台无限的虚拟空间内进行。学生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搜索引擎,可以快速找到合适的课外知识内容,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相比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这种教学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再单一,可以多维地解说作品,从不同视角分析作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升。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慢慢地形成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即点与点的连接思维、互联网平台思维以及多元共享思维。“互联网+”新型美术教学模式,使美术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延伸,并解决了当前美术教育面临课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它对艺术类学科体系的完善以及学生交叉学科的学习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校内艺术实践方面的突破
        在策划展览艺术课程实践当中,其展览的主题方向、展览的规划实施方案、展览宣传活动等大多都停留在文字上,无法向学生直观地展现策划过程以及策划效果。传统教学模式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多种筹划方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得不到落实。在实践教学中,针对策划展览教学,教师往往选择最稳定、最容易把控的方案。然而,单一方案的教学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具体事务中的实施把握得很好,而在整体布局和主题方向上缺乏创意。
        二维平面制作软件CAD以及三维虚拟空间效果图软件3D?max的引入,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虚拟现实技术只需要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学生在电脑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展览主题,然后对展览空间进行布置,从展示空间的构造到每份展品的灯光调试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呈现。虚拟效果图软件可以在短期内同时展示不同的策划方案,可以根据虚拟展示推算实施时间以及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为展览方案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风险控制,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课堂与社会”的无缝对接。虚拟技术不只运用在策划展览方面,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做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360°全景虚拟技术以及VR技术在展览中的运用就是一大突破。该技术移动端将展览现场的盛况进行真实的还原,使每一个场景、每一幅作品都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其高超的技术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地观看发生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每一场高规格的艺术展览。
        四、结论
        “互联网+”创新教学模式是对教材、教案的调整与优化。它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互联网+”时代下衍生出的新教学理念与工具,也给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艺术教育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进行教学改革。这就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思路,促进艺术设计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美妮. 试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艺术教育的现代转型[J]. 教育教学论坛,2019,5(22): 65-67.
[2]陈迪芸.“互联网+”模式下评弹艺术的推广与发展[J]. 黄河之声, 2019, (7): 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