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融渗护理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王丹阳
[导读] 新时代大健康背景下高等护理教育要以培养优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树立大健康理念,将中医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渗于护理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基础、社会服务是任务、传承创新是动力、国际交流是主题”的“职能融合、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适应新时代护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

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    王丹阳     710000

【摘要】:新时代大健康背景下高等护理教育要以培养优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树立大健康理念,将中医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渗于护理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基础、社会服务是任务、传承创新是动力、国际交流是主题”的“职能融合、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适应新时代护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大健康;中医文化;护理;人才培养
        一、引言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护理教育承载着弘扬优秀中医传统文化和培养实用型、复合型护理人才的重任。我们以“应用型中医护理人才”为培养目标,研究和探索将中医传统文化融渗于护理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培养适应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护理人才,提升高
等中医护理教育的质量。
        二、新时代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树立大健康理念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世纪,广大人民群众对促进健康和保持健康的愿望日益迫切。大健康理念就是根据新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疾病谱的变化,提出的一种全局性的理念。大健康追求的不仅是个体的生理健康,更追求自身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环境、道德等各方面的完全健康。大健康理念不仅强调是“治病”,更是强调“治未病”和“维护健康”。当前,中国进入快速变革的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自然也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新时代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起健康的社会观、疾病观、人文观,构建大健康的理念,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才能促进健康中国的形成和发展。树立大健康理念,不但体现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更体现了新时代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
        三、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融渗中医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与医学相关的内容,通俗来讲,就是中医行业所呈现出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以及人文习惯。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精神财富[1]。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整体理念,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中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并且中医文化区别于西医文化,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纵观我国古代医家的人文精神,有以仁善为先,怀揣恻隐之心认为医乃仁术之情怀;有不分贵贱与贫富,普济众生之气度;有以兼容为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雅量,有洋为中用、衷中参西之胸怀;有以博极医源为创新之源,探赜索隐、与时偕进之志向。这些中医传统文化融渗高校的护理人才培养,既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促进了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同时还促进护理人员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积极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大健康强调的是全局性的理念,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不谋而合。在中医优秀传统文化指导下,护理人员可以运用辩证施膳、生活起居指导、养生保健、疾病预防、情志调护、体质辨识等中医知识和技术来维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对护理学生来说,也能使其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于将来的职业岗位。所以,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中融渗中医传统文化是必行及可行的。



        四、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融渗护理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高等中医药院校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为社会培养健康服务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通知里明确提出,将大力开展中医药特色助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在此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融渗中医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既要让其发挥大健康产业的医疗作用,也要做好大健康文化传播传承发扬的非医疗贡献。
        (1)中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需要。我们在对我校 2018 级护理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到[2],73%的学生都认为学习中医传统优秀文化非常有必要,且对学习和生活以及将来的职业都有帮助,影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医理论水平(88.52%)、健康信念与行为(78.69%)、日常行为(60.11%)。但有 56%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中医传统优秀文化了解较少。认为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的中医传统优秀文化内涵排名前三的内容分别是以养为 主、治在病先等中医养生观(85.79%);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等医学道德(81.97%);阴阳理论、五行辩证观等中医思维(75.41%)。这些数据表明我们现在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中对中医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承仍然不足,对学生的需求、健康社会的需求还不能很好地满足。
        中医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对现代社会都有意义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如“大医精诚”,要求医务工作者在行医的过程中要秉承“精”“诚”二字,就是要求大家在追求技术精湛以胜任“至精至微之事”的同时,也不能忘了需真诚待人并竭诚为病人服务;“仁爱救人”则强调医务人员必须有仁爱之心,悲悯之情,才能更好地运用精湛技术治病救人。
        (2)护理学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指出,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需注重护理实践技能能力的提高;要增强人文关怀意识;要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融渗护理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专业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精通中医传统文化的护理教育师资力量较薄弱;中医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渗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不够多;融渗的教学和评价方式与临床结合不紧密;护理人员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养生指导和中医技术的运用;学生未能很好地形成中医辩证施护的思维。也未能将中西医知识融合运用。
        五、构建“职能融合、五位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五大职能。在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融渗护理人才培养必须构建“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基础、社会服务是任务、传承创新是动力、国际交流是主题”的“职能融合、五位一体”的模式,适应新时代护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一个行业及学科要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如此。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既面临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还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只有抓好顶层设计,从宏观上把握趋势,从根本上找准症结,从整体上明确对策,才能架起从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桥梁。因此顶层设计对培养护理人才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将影响着高校护理专业未来的发展。
        六、结论
 在新时代大健康的背景下,将中医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渗护理人才培养,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理念,符合对复合型护理人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的时代要求。学生能更好地感悟到精辟、独特、具有深厚的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对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参考文献:
[1]郭红,李艳琳,韩丽莎.对我国中医高等护理教育的 SWOT分析[J]. 中华护理教育,2013,10(2):87-89.
[2]袁小红.中医养生健康教育在中医医院开展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11,25(4):963-9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