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医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刘慧悦
[导读] 中医护理专科化是护理学建设与发展的必然,是中医药走向大众化,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文章从国家政策,现行培养体系方面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的现状,强调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中医专科化发展的关键。

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  刘慧悦   710100

【摘要】:中医护理专科化是护理学建设与发展的必然,是中医药走向大众化,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文章从国家政策,现行培养体系方面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的现状,强调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中医专科化发展的关键。总结分析了专科发展的成果与不足,提出了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需要从护理院校及医院护理部门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人才梯队的培养,拓展中医专科护理服务范围,形成专科护理发展模式,并在中医护理技术分级及规范管理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
【关键词】:中医护理;专科发展;对策发展
        一、引言
        中医护理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门诊治疗的延续,具有辩证施护,整体观指导的特色,在疾病治疗、康复保健、养生调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法》的出台与中医药发展政策的逐步落实,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深化,对中医护 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1]。大力发展专科化护理工作是当前国际护理工作建设的主流,专科护理人才的培训认证与管理更是提高护理水平的基石[2]。为了全面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推动中医护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医护理专科的发展现状,总结新时代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以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为落脚点对加强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学科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二、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概况
        (1)自2012年中医护理学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以来,中医护理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家层面上获得了众多的政策支持。同年,囊括了52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性与专科中医医疗机构内全方位推广,截至目前已覆盖国内数百家医疗服务机构,具体护理方案的实践病例数达万例以上[3]。该方案的大范围铺开明确细化了临床护士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要求,推动了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理念的 普及,使更多患者享受到标准化统一化的高水平中医护理服务。其后发布的《中国护理事业 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要求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深入贯彻中医辨证施护理念,推动中医特色专科的建立,强调了中医护理在中医诊疗中的重要地位。《纲要》出台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并发布了《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对18项临床常见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了规范,大大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专业化发展。2016年,国务院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指明将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同期发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中医护理的未来发展任务,指出各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作用。上述政策与方案的出台为中医护理的专科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中医护理人才梯队,拓展中医护理领域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2)中医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现状。中医护理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应用性学科,临床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在人才体系建设与中医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目前我国2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均设有中医护理学科本科专业,其中部分院校也开设了中医护理学硕士点,全国中医护理学教育已大致包括了专科,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三种不同的培养层次。


虽然中医护理学各层级学科建设较为完善,但在学科定位方面仍有所欠缺,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较临床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护理人员整体团队素养稍显不足,面临着较大问题与挑战。
        三、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的展望
        (1)明确学科定位,注重培养中医思维。我国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是定位模糊,学科地位不高,无专门临床护理人员深造培训机构,培训方案未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对专科护士进行统一定义,但从不断扩大的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公众需求出发,专科护理人员的普遍共同点应是:能够满足某类疾病或科室临床护理的特殊要求、专业知识基础扎实、护理技能过硬且经验丰富和相关资格经过权威机构考核认定。因此在院校培养体系上,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护理实践技术的教学,针对特定疾病与专门护理技术突出中医理论现有特色,补充西医护理方法的不足。本科教育应该立足社会需求,在高年级护生中开展专科教育,加强养生康复知识,情志调养护理等中医特色精品化课程的建设,夯实专科基础;研究生教育应较本科更进一步,面向临床输出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专科人才。在职教育方面,应明确中医护士在中医特色诊疗中的角色定位,鼓励护理人员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学习中医哲学思想,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中医护理技术原理,有助于不同层次培训课程的开展。
        (2)制定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基地院校合作。针对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不完善是阻碍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我国目前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在职教育可 从护士学历,职称,工作经验三方面出发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打造兼具专科型护士与专家型护士的人才队伍。专科型护士的培养对象以大专或以下学历,从业年限较短的护士为主,要求其通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熟练掌握基本临床护理操作,能运用中医整体观为患者 提供起居饮食,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专家型护士的培养对象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年限长,资历丰富的护士为主,目的在于拓展并强化中医特色护理项目,为疑难杂症提供解答,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获取信息并做出判断的能力。为了使校内教育与临床实践更好地对接,目前国内大批医院开设了与高校合作的实训基地。
        (3)规范化理论及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由于中医护理在过去长期以经验化模式开展,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科学合理的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尚未得到认定,中医护理向高层次高水平转变的势头不容乐观。当前护理人员科研意识不强,关注中医 护理领域的科研工作开展不足,导致技术上的创新与进步滞后,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不能良好地结合。因此在中医特色的理论体系构建方面,首先要注重对现有中医经典典籍及护 理方法的整理,补充并完善现有的临床护理标准,交由业内资深专家审核修订。
        四、结论
        多层次、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护理专科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从中医护理专业 的院校及在职教育培养方案,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体系及教学科研能力多方面入手进行完善。差别化培养在校及在职专科化护理人才,规范中医护理体系不仅有助于深化护理人员对中 医知识及内涵的领悟,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助于优化当下的中医护理人才结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公众对临床护理人才的不同需求,使中医护理的特色进一步发扬光大,促进中医护理专科地位的提高与国际化发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静, 姜安丽. 护理学定位为一级学科的必要性[J]. 护理学杂志,2008, (5): 73-74.
[2]沈秀敏, 韩冬梅. 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9, 33(7):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