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徐巧凤
[导读] 在素养培养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正在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在研究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深度教学理念指出,深度学习是学生形成、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活动。要想借助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形成深度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驱动学生体验多样活动,切实地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坛角小学  (河南  洛阳)  徐巧凤     471000

摘要:在素养培养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正在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在研究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深度教学理念指出,深度学习是学生形成、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活动。要想借助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形成深度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驱动学生体验多样活动,切实地发展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深度教学
        引言
        语文科目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还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而且还要注重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进而让学生可以对文章进行审美,并且可以深刻的解读文章。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好奇心比较强和比较爱动的特点,所以开展阅读素养可以对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进行保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效果。
        一、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对一些词语进行学习,更需要重视学生良好素养的养成。日常语言的良好运用以及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等,都要从小进行教育。小学生的生活范围一般较小,而且受到多方面的保护,对社会生活等的了解并不全面,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长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多面性,从而使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为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提供途径。阅读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等,教材中的文章都充满了正能量,这些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认识到各种行为的正确与否,进而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阅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书面语与口语,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语言使用。另外还能够通过别人写的文章来整理思路,认识到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关联,然后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深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情感还待发展,对于文章所传达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且其认知能力以具像认知为主,深度阅读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利用起来,把文字转换成更为具像的表述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清楚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也不知道被毁的圆明园曾经是我国园林造诣的巅峰。让学生直接接触文章,学生能够浅浅地复述文章描写的事情,却无法有更深入的感受。因此,教师在进行深度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收集圆明园相关的图片和历史背景,先为学生讲述圆明园建造的历史朝代、被毁的原因以及艺术价值,让他们观看图片及视频,对圆明园的具体形象有一定了解,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再进行到文章学习中。如此一来,学生阅读会更加专注,也更能够产生共情,为圆明园被毁感到惋惜,感叹我国建筑的艺术价值。同时,学生也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大才能抵御他们的侵略,才能保证国家文化的结晶。从这篇文章中学生能够读到家国情怀,能读到历史朝代,还能感知到唏嘘、遗憾的情绪,这便是深度阅读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



        (二)开展朗读教学,培养朗读能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内容的重要方式。在参与阅读活动的时候,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不但可以整体地建构文本内容认知,还可以潜移默化地积累基础知识。此外,在语气、语调、情感等因素的融入下,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水平也将获得提升。因此,在深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应用多样的方法组织朗读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朗读实现有效发展。以《猫》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开篇点出了小猫的性格古怪,并围绕古怪的性格,联系生活场景,对小猫的性格进行了刻画,同时也展现出了小猫的可爱,抒发了自己对小猫的喜爱之情。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基调是轻松的。所以,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朗读文本,边朗读边迁移生活经验,在脑海中描绘相应的场景,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在体验朗读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还会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小猫图片,以及与文本内容类似的小猫生活场景,使学生在边看边读的过程中,切实地体会到小猫的可爱,对小猫产生喜爱之情,进而利用语言表达形式展现这种情感,切实地锻炼朗读能力,促进朗读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深度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的深度阅读课堂教学之中,要想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需要语文教师巧设教学环节,使用多种方式去创设深度阅读的氛围。比如,可以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这些都能够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只要学生提高了对阅读的兴趣,那么就为深度阅读的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开端。以此为前提,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要重视为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要多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并可以布置阅读任务、开展阅读竞赛等,进而促进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另外,为了增加小学生对深度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明确地分工。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牛郎织女》时,教师就可以让男生扮演牛郎,让女生扮演织女,分别塑造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语文教师可以用抽签的形式去确定演出人员,每一名学生也都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要想扮演好角色,学生们就应该先对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深刻认识人物的个性。这样,能够大大增加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然也就增加了阅读的深度。
        (四)创设合理的阅读情境
        在情境中体会与感悟,让每个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自然而然学生的专注度会比原来高很多,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阅读,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以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阅读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的趣事,以此来表达对故乡童年生活的怀念。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阅读,不仅难以调动起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也无法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摇落桂花的乐趣。因此,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将文字内容转化为一幅画面,为学生展示桂花树的图片以及满地桂花的图片,使得文本中的内容情境再现,使得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拉近。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还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主动进行阅读,去感悟文本中语言文字描述的桂花雨。
        结束语
        深度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实施学科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阅读教学,应用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联系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其他能力,如合作能力、表演能力等,使学生获得综合能力发展,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翁迎兰.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华夏教师,2019(30):42.
[2]邱俊娥.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19(30):140+142.
[3]刘金侠.基于深度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路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