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化学习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李芳英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重拾起对于中华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宝藏,其精神上所带来的财富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国家的教育事业相关部门也逐渐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到小学课程学习内容当中去,新课标中明显提到,小学的语文教育工作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其中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且持续性的进行传承。

广州市天河区科技园中英文学校   李芳英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重拾起对于中华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宝藏,其精神上所带来的财富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国家的教育事业相关部门也逐渐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到小学课程学习内容当中去,新课标中明显提到,小学的语文教育工作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其中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且持续性的进行传承。小学的学习阶段时学生养成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根据以上情况本篇文章对于当前小学与文中传统文化进行分析讨论,并且对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化学习思考
        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当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应该考虑到所教学对象的对于事物认知方面的特点,根据语文学习进程的规律,更好地展现出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实际特点。目前为止,用活动化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从根本上优化改进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的成果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可以以小学语文课堂为出发点,发展融合式的教学方式,并且根据课程的主题内容进行扩展课堂,举办相关的主题文化活动,找出传统文化在当今生活中存在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与此同时,可以罗列一张任务清单,寻找有用的相关资源,多方面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1.当前小学语文中传统文化现状分析
        与前几年相比,现在的小学语文学习教材中加入了更多内容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并且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这让小学年龄段的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其中包括了古代诗词歌赋和成语故事以及神话化传说等等,学生通过对教材中这些内容的理解,可以学习到先辈的智慧以及优良的品行,这些优秀的内容会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价值观当中去。然而由于这些所学到的知识需要对应到考试当中去,致使许多的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本应有的趣味性,比如,较为古板无趣的古诗词以及需要背诵的成语等一系列操作,很大程度从根本上抑制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学生们固定于学校课堂中学习传统文化相对来说其范围是极其有限的,从而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掌握太少,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过为单一,学习的内容也没有扩大,长期维持这样的情况下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大幅度降低。
        2.小学语文中传统文化活动化学习的内容以及路径
        2.1借鉴古人的学习方法,学习汉字文化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汉字的存在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大鲜明特点,每一个汉字的来历都是不简单的,里面存在了许许多多古人的潜心钻研,灌注了非常多的心血以及聪明才智,才有了我们现在保证交流的汉字文化。在小学的语文教育当中是以学习汉字为基础的,小学生们从认识汉字开始,再到学会写汉字,了解汉字中所存在的意义,掌握汉字中的传统文化,从而到后期可以自己主动加强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语文教学工作者在这个重要的过程当中要学会运用“以线带面”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关于汉字方面的传统文化学习,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增强学习汉字文化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小学生还处于思想启蒙阶段,求知的欲望比较强烈,并且大部分是善于表达的,从他们口中说出的语言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但是如果他们对于汉字的的认识不够,掌握不到位,以及认识学会汉字的速度跟不上其想表达内容的速度,那么绝对会影响到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阅读文字的能力。然而在古代中人们一般会在正式上学的前一年,集中组织学生们进行统一的学习,好掌握一些会经常用到的基础汉字,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一定知识量的汉字来达到日常对于阅读的需求,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不会因为自己认识字的数量不多所受到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古代的人们还非常注重对于学生往后的汉字学习,在学生自身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后,就会开始加强对他们写字方面的能力。



        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人们的这些方法搬到现在也是得以受用的,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在如今的汉字教学工作中,教学工作者也可以使用前期注重识字,后期强化写字的方式来促进现在小学汉字文化学习。
        2.2诵读古代经典诗词歌赋,学习相关文化知识?
        在一些古代的经典名著当中蕴含着非常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所以,学会加强对于古代经典名著的诵读与学习,是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有用手段,就目前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许多教学工作者总是会把“加强诵读”变相的理解成为阅读次数上的增加,导致学生出现死记硬背到最后既不理解也没有记住的情况出现,这种就属于无效阅读,容易使经典名著阅读内容失去原本意思。并且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学习精力以及理解意思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许多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对其字面意思并不能明白,并且觉得所看到的文字非常深奥,超出了其理解能力范围,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如果还是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甚至让学生厌恶学习。由此可见,面对以上情形的发生,教学工作者应该换位思考,想出一种技巧更好的方式,让学生既能轻松地阅读并且不失去趣味性的同时还可以记入到脑海中,让学生在阅读时保持一个良好有效的学习成果。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比较有意思名著进行有声诵读,让学生们认真听取,面对一些年级比较低,年龄比较小的学生们可以让其学习关于《弟子规》或者是《声律启蒙》以及《千家诗》等,因为这些简单的书籍读起来比较简单容易也比较好记一些,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
        2.3在活动当中获得情感上的认可
        小学生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一个增加感情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体验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体验到先辈们对于文化理想的追求,了解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体现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从而对传统文化心生敬畏,现在的语文教科书中由于政策的改变,在一年级入学开始就编辑上了传统文化内容。
        2.4开展关于中华传统主题文化类专题学习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发展的悠悠历史长河之中,中华民族逐渐积累沉淀了一些中华民族独有的意义与象征性文化,这些文化稳固的附着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为人行为处事准则。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结合文学创作书籍,在课堂中组织一场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让所有小学生参与到其中,更好的进行融合学习,更深一步的增进对其文化源流上的了解以及对现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指导意义小学生们可以沿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在既古老而又鲜活的传统文化当中进行深入研究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所在。
        结语: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成果,在当前这个时代下,把优秀传统文化用更好的方法进行发扬与传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其应该主动承担的义务。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从小学语文教育这个环境中慢慢流传出去的,在这一个特殊的阶段,应该格外注意重视对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引导小学生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可以切身的感受到它的魅力。与此同时,让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到语文教材当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能为小学语文当中传统文化活动化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作用以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谈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1):76-77.
[2]黄瑞霞.刍议创新观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入方法[J].学周刊,2021(02):127-128.
[3]曾琴. 新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选编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