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陈秋平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陈秋平
[导读]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学改革日益深化,对教学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强调问题情景创设的重要性,倡导要在课堂中合理设计情境。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深思和探讨。

广东省化州市杨梅镇官地小学  陈秋平  525129

摘要: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学改革日益深化,对教学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强调问题情景创设的重要性,倡导要在课堂中合理设计情境。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问题情境;趣味性;小学数学;生活化;针对性;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探究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需要教师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遵循的。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进行了解,以便针对其薄弱之处进行引导,就学生的某个学习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以帮助其进行知识的完善,提高综合能力,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趣味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趣味性是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坚持该原则,能够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及时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可让学生带着趣味性心理进行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表现出对数学知识浓厚兴趣的情况下,也会使其产生内在驱动力,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学成绩。长此以往,会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真正的喜欢上数学学科,不管是对其当前知识的探索还是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三)层次性原则
        数学学科较为特殊,不仅知识复杂,而且还呈现了知识层次性、专业知识性特征。数学知识的学习虽然具有挑战性,但也为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创造力提供了机会。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想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坚持层次性原则,在全面了解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设置层次性较强的问题,以促使其层层深入,不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策分析
        (一)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知识都和现生活相关,并且可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帮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问题情境创设时,应该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征,学习难度大,而将其生活化,由浅入深的过程讲解,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与当前小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是相符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会降低其理解难度,对数学教学成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学习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计算相关知识时,为了促使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方法,可在问题情景创设中,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门、书本等,针对自身比较熟悉的事物,学生也会提起兴趣,在该问题情境中,学生更容易掌握面积的公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对游戏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表现了爱玩的天性。因此,教师可借助小学生该种特点,依托游戏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将游戏融入数学教学当中,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促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游戏教学法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且可将原本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改变以往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能够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游戏中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此种教学模式与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是相符的。
        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中,因为分数知识比较难懂,所以学生兴趣偏低,学习积极性较差。若是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成果。因此,教师可将游戏与问题情境融合,为分数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可加入“分鸭梨”的游戏,此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问学生若是被分一个鸭梨,用手势怎样表示,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伸出一根手指表示1,接着再继续问被分三个鸭梨怎样表示,该问题也不会难倒学生,当学习氛围比较活跃时,教师可问学生分半个鸭梨该怎么用手势表示?此时学生都会陷入思考状态,有部分学生将手指弯曲。通过此种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可将比较难懂的问题变得直观且浅显,也会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能够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互动性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加师生默契,使其能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因此,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努力给学生创设互动性问题情境,促使全部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参与度,使其能够在相关问题探索中得到启发,发散思维,锻炼思考能力,进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学习有关“四边形、三角形”知识时,教师就可通过创设互动性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加入问题的探究活动中,如你所知道的四边形有哪些,教室中或家中有哪些属于三角形物品,可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该问题比较简单,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助于拉高课堂活跃度,烘托课堂气氛。教师接下来顺势引导“它们的共同点”,可指引学生对其高度、边长等内容进行总结,有效掌握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师和学生互动中,不仅可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可减少课堂中压抑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促进学生吸收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属于关键环节,为提高有效性,不仅要遵循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原则,而且还需要紧密联系生活,融入游戏,注重逐层引导等,以优化问题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增强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水平,强化数学教学成果,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早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林建欣.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22):140-141+144.
[2]李天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和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18):112+114.
[3]宋雪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17):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