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陈昊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陈昊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小学教育工作不仅要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质培养,探索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兴华学院  陈昊    7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小学教育工作不仅要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质培养,探索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基础教育; 德育; 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方式单一
        班主任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在实施德育教育活动时很多班主任缺乏科学的教学手段,采用单一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小学阶段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如果只是通过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很难理解班主任传递的观点,既影响德育教育效率,同时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不利于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此外,班主任通常将班会课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班会中对不同的主题进行分享和讲解,“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
        2. 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通常只是对某一个道理进行分析和讲解,很少将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这在无形间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德育本身是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形式。小学生事物认知能力有限,只有通过贴近生活的学习素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观点。德育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建立起道德品质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无法从生活中的事物中产生思想感悟。此外,德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更为关键的是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道德品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在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德育知识无法践行到生活中。
        3.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脱节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和落实,德育的重要性更加彰显,但是许多学校仍然具有浓厚的应试教育风气,过分注重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表现,忽略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各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但是许多教师自身教学观念过于落后,错误地认为德育是班主任和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工作,与自身学科教学无关,这就导致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脱节,影响到德育的整体渗透。此外,许多教师不仅没有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反而占用道德与法治课时,影响到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
        (二)家庭教育德育功能的缺失
        1.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价值。但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家长往往忙于工作,对学生的德育不够重视,虽然关心孩子的成长,但是很少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此外,当前许多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受到长辈的百般疼爱,导致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在无形间增大了德育教育的难度。
        2. 家庭德育教育方式不当
        每位学生家庭条件不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大不相同。当学生犯错时家长只是批评教育,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提升,反而让孩子产生对父母的畏惧心理。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通常以口头说教的方式向学生讲道理,很少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导致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出现偏差。



        二、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推进小学德育教育改革
        1.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德育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学校想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必须打造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从新进教师招聘的角度来看,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体系,将高素质人才纳入德育队伍。人才招聘时,除了关注应聘者的学历和教学经验之外,还应从道德品质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确保应聘者具备德育教育素养。从在岗教师培训的角度来看,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机制,组织教师参与德育培训活动,和专家学者保持密切的沟通,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工作指导,帮助教师突破德育教育的难点,提高教师整体的德育素质。
        2. 组织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强化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开发德育教育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组织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德育主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也要做出调整,从而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举个例子,在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德育教育活动中,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军事纪念馆,为学生播放国庆阅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做好社会服务。在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真正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3.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为了有效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学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德育内容,帮助学生随时随地接触德育知识。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精神建设两个方面展开。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来看,学校在校园装饰方面应当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素材,在走廊、楼梯以及宣传栏各个地方布置关于德育的相关内容。从人文精神建设的角度来看,必须以班级为单位建设良好的班级风貌,通过制度管理和教师引导两种方式帮助学生强化对思想品质的理解。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
        1.实施家校共育、推进德育教育
        家校共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热情,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德育教育方式。推行家校共育模式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与家长保持沟通,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时从家长口中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在班主任的影响下,家长能够逐渐转变德育理念,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孩子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举个例子,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主题为“给父母的一件礼物”的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动手制作贺卡、书签等小礼物送给父母。
        2. 父母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同时做到以身作则,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家长必须以平等的姿态看待孩子的举动,纠正孩子在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行为,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化解家庭矛盾,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如何为人处世。
        三、总结
        综上所述,德育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趣味性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中的引导作用,将课程德育理念落到实处,同时建立完善的家校共育模式,共同推进德育教育的实施。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华.巧借信息技术提升中小学德育效率[A].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四)[C].2020.
[2]谭美英.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A].2018年班主任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8.
[3] 刘爱华,吴联芝,王红玲,崔海宁,曹世东.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新举措探究[A].《班主任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