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研究 孙丽君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孙丽君
[导读] 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个性品质是决定发展前景的关键,在幼儿阶段要注重通过劳动教育发展幼儿的智能和体能,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打下积极健康的发展基础。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江东幼儿园     孙丽君

摘要: 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个性品质是决定发展前景的关键,在幼儿阶段要注重通过劳动教育发展幼儿的智能和体能,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打下积极健康的发展基础。当下受一些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参加劳动的机会较少,从而产生了如任性、懒惰、性格孤僻、依赖性强的不良个性品质。为了更好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幼儿园教师要能够基于幼儿个体的实际认知特征以及心理发展阶段,运用劳动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个体能力实现综合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个性品质;综合发展;
        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对个体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炼的学生,其个性和品质发展往往是不健全的,因此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学非常有必要。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幼儿园劳动教育,促进幼儿个体的身心健康协同发展,挖掘幼儿的劳动潜能,提高劳动能力,从而使幼儿的各项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和提升。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能提高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让个体学会生存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而生存教育的根本即在于让个体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当下,很多幼儿最为缺乏的就是独立性,不仅在生活上较为依赖家长和老师,认知上也不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教育是可以提高个体的独立自主性的,这是因为劳动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幼儿自己动脑解决,久而久之,在独立劳动的过程中,幼儿的独立自主性也会得到强化。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剥夺幼儿的劳动机会,反而要鼓励幼儿学会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避免产生依赖心理,并要鼓励幼儿在劳动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意识,促进个体独立自主性的强化。
        (二)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思想品质
        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责任感、磨炼意志,获得情感发育的机会。付出劳动之后,幼儿会渴望得到预期的劳动效果,而为了达到目标,劳动过程中需要有自制力以及毅力,这些品质层面的训练可以带动幼儿形成更好的心理素质以及道德品质,明确作为社会人需要履行的义务以及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从而形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劳动过程中,幼儿还会切实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从而树立平等观念,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自觉以劳动成果为社会服务。
        二、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促进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通过劳动环境的塑造,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品质
        环境能够带动个体成长,所以教师要为幼儿构建浓厚的劳动氛围,尤其要向幼儿强调劳动的美德,让幼儿接受劳动,并在劳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感受劳动之美。对于劳动实践环境的构建,幼儿园教师要在园内留出专门的劳动活动角,例如可以在幼儿园中规划出一块种植地,在里面种植一些蔬菜或者花草,教师要让幼儿担负起照顾植物的责任。除了要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之外,也要定期照顾和关爱这一区域,让幼儿将劳动转变为一种习惯。



        为了更好地带动幼儿参与到劳动氛围的构建中,教师要注重尊重幼儿的实际感受。以种植地为例,教师要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在当下的季节中可以播种哪些种子,并让幼儿熟悉这些植物的生长特性,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并要求有专门的幼儿负责浇水、除草、捉虫以及收获,这些趣味性的情节能够让幼儿乐在其中,并在观察种子萌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整个过程中,幼儿所掌握的不仅仅是种植植物这一劳动技能,还可以在讨论、交流以及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并分享劳动的果实以及快乐。
        (二)在劳动情境游戏体验中培养幼儿勤劳勇敢的品质
        处于幼儿阶段的个体最喜欢的还是游戏,所以教师要注重借助游戏这种方法,将其和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为了让幼儿得到良好的培养,教师在将劳动教育融入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幼儿本身的生活体验,以生活作为情境,让幼儿融入其中得到劳动教育的熏陶。例如,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玩过家家游戏时,要让幼儿多去模仿生活中的情境,像家人一样打扫卫生、炒菜、煮饭、收拾餐具;扮演司机的幼儿要擦玻璃、清理座位。这些游戏能够让幼儿在模拟劳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到劳动的重要意义并掌握劳动方法。为了加强劳动游戏的效果,教师也可以使用一些真实的工具,让幼儿真正参与到劳动过程中,例如让幼儿完成手工制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将劳动的主体交还给幼儿,即使幼儿在劳动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也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教师要多鼓励幼儿强化克服困难的决心,幼儿在参与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强化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遇到困难时共同解决。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件劳动成果。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幼儿会积极开动脑筋,勇敢地面对困难以实现目标,而且在劳动过程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操作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强化。
        (三)将劳动教育渗透到生活中,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品格
        由于当下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在家庭环境中不让幼儿进行劳动,这种包揽幼儿一切事物的教育方式反而让幼儿丧失了独立意识,导致幼儿自理能力较差。幼儿阶段是个体各项能力塑造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缺乏相应的引导,没有让幼儿养成劳动习惯,幼儿就会认为自己没有劳动的责任和义务,在其他行为上也会依赖他人。所以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强化劳动教育,并让家长在家庭中给予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品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现代人才培养的角度上看,个体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也要有健康的体魄以及健全的人格品质。为了帮助个体打下扎实的根基,幼儿阶段要注重个体的劳动教育,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掌握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通过劳动打开视野,挖掘自身潜力。劳动作为一种个体与外部进行沟通交流的媒介,是构建健全人格的有效方式。通过劳动,个体的团队协作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幼儿园教师要注重通过劳动教育让幼儿学会生存以及生活机能,与他人和社会构建积极正向的关系,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具备时代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琦奇.学前教育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教育的探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8):37.
[2]李作林.劳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J].创新人才教育,2019(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