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预防城区中小学校园欺凌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万继良
[导读] 近些年来,我们能够从电视和网络上看到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这也同时反映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了解我们发现,校园欺凌的形式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同时,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也十分复杂,不仅与学校、教师的教育有关,更与学生的原生家庭有着重要的关系。

云阳县第二初级中学  万继良  404500

摘要:近些年来,我们能够从电视和网络上看到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这也同时反映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了解我们发现,校园欺凌的形式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同时,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也十分复杂,不仅与学校、教师的教育有关,更与学生的原生家庭有着重要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分析校园欺凌的形式入手,初探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校园欺凌;中小学;策略
        引言:
        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各种青少年校园欺凌事件频繁进入公众视线,引导了社会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视和思考。通过分析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途径。在解决校园欺凌事件的过程中,学校、家长和社会要形成教育合力,积极发挥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表现
        (一)不断上涨的网络欺凌事件
        网络属于一个开放性的空间,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接受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建立自我人格的过程中,很容易与家长、教师或者是同学发生矛盾,当青少年的想法无法得到认同之后,他们往往会选择网络作为自己的倾诉渠道,宣泄自己的情绪,有的甚至在网络上出现谩骂和侮辱性的言辞。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施暴者自己将施暴的过程录制下来然后放在网络上,这种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校外人员参与校园欺凌事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呈现上升趋势,而且很多施暴者不是校园的学生,而是一些校外人员。这些校外人员主要由中途辍学学生和社会闲散人员组成,当青少年被欺负之后,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上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在建立,因此,很容易出现偏差。
        (三)越来越多的女生开始参与校园欺凌事件
        在我国传统的认知里面,女生往往是善良知性的代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女生变得更加独立,更加自强,她们逐渐释放自己的天性,向着彪悍的方向发展,更严重的是,很多女生也参与到校园欺凌事件当中去。通过这一现象,学校和教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认识到青少年阶段女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这是导致女生出现暴力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女生的身体迅速发育,她们不希望因为自己的身体发生改变而遭到同学的嘲笑,所以,很多的女生都参与到校园欺凌事件当中去。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女生与女生之间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攀比的因素,大多数有女生参与的校园欺凌事件中,都是成群体形式出现的。



        二、解决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家长的配合度
        对于学生来讲,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家庭的帮助。对于青少年来讲,他们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家长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家长一定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表率。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听一听学生的心理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疏导学生的心理健康,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以此来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二)注重女生的青春期教育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女生的心智发展要比男生成熟得早。处在青少年阶段的女生,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面对这种变化,她们无法正确看待事情的发展,在生活上也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件,很容易发生迷惘情况,女生往往喜欢倾诉,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教学工作之外,还要从生活上关心女生,和女生聊一聊学习或者家庭的事情。另外,教师还要关注一下女生的周围,也就是女生的交友情况,因为女生参与的很多校园欺凌事件都是以团体形式出现的。所以,教师在与女生沟通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疏导,开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另外一方面,则需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根源上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关注校园欺凌事件,同时,还要多观察学生的行为活动,如果发现有校园欺凌的可能,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阻止措施,这样才能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教师在开展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要给予来自教师的关心和关怀,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为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要采取责骂的方式,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首先了解问题的原因,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帮助学生积极改正错误,建立健全学生人格,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从而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哪些事件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另外,还要积极为学生开展心理疏导,为学生渗透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从源头上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孟凡壮,俞伟.我国校园欺凌法律规制体系的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7,(20).42-46.
[2]张琪,郑友训.女中学生欺凌行为的心理透析及规避[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1).24-26.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云阳县城区中小学关于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策略的研究(课题批准编号: 2017-31-4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