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研究 邵灵静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邵灵静
[导读] 学生从童年时期开始,就应该接受正确的教育: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扎好德行的根基,形成善心、善言、善行。为此,学校要树立德育新理念,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幸福成长,开创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浙江省乐清市盐盆小学   邵灵静

【摘要】学生从童年时期开始,就应该接受正确的教育: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扎好德行的根基,形成善心、善言、善行。为此,学校要树立德育新理念,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幸福成长,开创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小学德育;幸福教育;德育策略
        所谓幸福教育,即“幸福地教、幸福地学”。长期以来,在功利主义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成了“知识的皮囊”,缺失了本应拥有的幸福:德育内容抽象,远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德育方法欠妥,忽略了学生的幸福体验;德育评价不合理,影响了学生幸福动力的培育。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幸福理念,打造幸福的教师、学生、家长、班级团队,构建合理的幸福德育课程,进而推动师生的幸福成长。
        一、小学德育教育开展幸福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应该是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幸福感,由于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还未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儿童期和少年期来培养学生的幸福感,使其能够更加理智且富有同情心地看待这个世界。而幸福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来能够奉献于自己的家庭、服务社会等。在校学习时,小学生幸福感源泉是各种各样的德育教育,学生在接受德育的过程中,除了要获得正确的言行规范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以及奉献精神,从而在精神奉献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此种幸福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成年期的持家能力造成直接影响,同时此种能力能对其成年期的幸福感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
        (一)开展关怀教育
        实施关怀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及品质,因此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对宠物、大自然、他人以及自我的关怀。从关怀中体会到苦难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明白自己痛苦和欢乐与他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学生从关怀中能够体现无私以及换位思考的思想,从而能显著地减少自己的苦难感受,从关怀中获得幸福。
        (二)构建幸福的班级氛围
        幸福的班级应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是一个积极地充满正能量的组织系统。成长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营造幸福的班级可以通过在班级内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营造积极的人际关系,进行积极的活动设计等途径进行。在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时,可根据学生的优势人格,挑选出领导能力强、公平正直、认真勤奋、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以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班级凝聚力强的优秀班集体。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优势,让学生自由组合,筹建特点不同,各具优势的小组,如诚信组,爱心组,智慧组等,从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展现优势,发扬优点。通过点赞活动、激励评价等形式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多欣赏他人优点,这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有益于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教师还可以开展系列积极活动,如建立幸福墙,让每位学生每天为自己点赞,将自己的优点及正能量事迹详细记录在幸福墙上。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坚持记录开心三件事,并与其他同学分享。此外,开展班级生日聚会活动以及系列主题班会活动,也能增进班级生活的幸福感。
        (三)以生为本,加强学生幸福感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必须真正站在课堂文化核心的位置上,方能实现课堂育人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开讲,是我们建构课堂文化的重要一环。
        在以学生为主导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推行小组合作,设立“小先生,大讲堂”。将“小组合作专项训练”列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从座位编排、人员分工、内容选定、激励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广泛地研究和大胆的尝试。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创新意识有了明显改善,而个体的思维、表达、倾听等综合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阐述、辩论、演示等精彩场景经常在各类课堂上现场生成,一批批“小先生”脱颖而出,成为学科教师的“助教团”。
        其次,还可以扩大课堂领域,开辟“多元文化大讲堂”。学生学习的知识并不限于课本,学习的场所也不应限于教室。我们将“课堂开讲”拓展到更大的范围:一是开设“传统文化大课堂”;二是开办“亲子学堂”;三是举办主题文化节,力求达到学玩结合、学以致用的效果。
        最后,德育工作要与学生的年龄与心智成长相匹配。例如对一二年级的同学,我们可以开展“生活技能大比拼”活动、春游踏青、采摘草莓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幸福萌芽。对三四年级的同学,我们可以通过“跳蚤市场——图书漂流”、金秋采摘、海洋公园科普游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幸福成长。对小学高年级的同学,我们可以通过主题演讲比赛、“大队干部竞选”、科技比拼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幸福绽放。
        (四)提升家长的幸福体验
        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打造幸福的家长团队,是幸福教育的应有之义。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实施“家校共建共育”,宣传幸福教育理念;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倡导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为子女提供幸福的家庭教育;开办参与开放式课堂,让家长与学生一起体验幸福暖流;开展亲子活动,亲子共享幸福时光,感受彼此的爱与关心,从而营造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庭。
        三、结语
        幸福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只有持之以恒、不懈探索,才能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魏星,张春海.幸福教育视角下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研究——以延安地区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9(02):120-124.
[2]郭丽.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46-247.
[3]周赛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16):2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