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林拉洁
[导读]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诗词是中华辉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分析小学语文中对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并提出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六小学  林拉洁

【摘要】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诗词是中华辉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分析小学语文中对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并提出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古诗词中蕴含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意境之美、文学之美,古诗词鉴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理解学习古诗词时,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意境景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古诗词中包含着我国古人的情感价值观念,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古人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识积累,轻感性体验
        当前我国的古诗词教学还停留在满足应试教学的需要阶段,这样在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难免出现偏差,影响整个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诗词的背诵默写,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因素,整个教学的过程枯燥无味,学生也逐渐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兴趣。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内容的讲解详细,缺少对诗词意境的讲解。每首诗词都有着独特的意境。一种心情、一种感悟、一种情怀或是一幅美好的图画。诗词的学习不单仅在内容上,还要注重对诗词的感悟。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授对诗词鉴赏和审美的方法。
        (二)教师引导过多,且主观倾向性明显
        在诗词教学的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心中有答案,但学生的回答同其理解或答案不符,于是教师就开始千方百计地引导、渗透自己的思想,试图将学生引到标准答案上。教师本应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果教师却成了教学的主宰和中心。其实,诗词是凝聚着作者个性魅力的作品,学生的理解也大可见仁见智,为什么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一定要引导分析出是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学“高处不胜寒”就一定要讲出是对当时社会背景、作者遭遇的影射?没有了自由理解的权利,诗词理解对学生而言,只能是死背答案,学生不感兴趣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课堂情境来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在目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学方式的优化非常关键。教师应该善于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出更为高效的学习环境。从课堂教学情境出发,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内涵。



        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古诗词教学活动为例,旨在帮助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词,并可以展开想象来描述古诗词中表达的画面,感受到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多媒体技术出发,为学生构建出与诗词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内涵。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朗诵古诗词,进而更好地理解“异乡、异客、倍”等词汇的含义,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理解、分析能力。
        (二)联系生活经验来提升古诗词教学的应用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身较为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小学生此时的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均未得到完全发育,自身的生活经验也较为不足。而古诗词可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瑰宝,具有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普遍会遇到较大的困难,难以充分、全面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意义。因此,教师要想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认识,必然也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发现生活中与古诗词情境、内涵相熟悉、关联的特点来强化古诗词教学,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理解。
        例如,以《春晓》的古诗词教学活动为例,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并感悟春天的美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古诗词《春晓》的内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学生们喜爱的季节出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课堂上,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在此教学背景下,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词中的内涵,进而养成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情感。
        (三)转变教学方式来鼓励学生主动分析古诗词
        在小学时期的教学课堂上,古诗词教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其他文章的教学不同,古诗词具有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古诗词中,往往通过简单的几个字就可以描绘出一幅庞大、宏伟的场景,其中也蕴含了作者非常丰富的情感。此时,在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此时,教师多多鼓励学生主动发表对诗句的理解。
        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词教学活动为例,旨在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并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此时,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思考诗歌知识、内容。此时,也可以为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来分析、思考古诗词内容。如:从哪一句可以体会到朋友间的情谊?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之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强化古诗词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中蕴含的精神气节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精华,是宝贵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中的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3):51-52.
[2]李学梅.加强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A4):33-34.
[3]齐文红.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分析[J].散文百家(理论),2020(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