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马秀梅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马秀梅
[导读] 面对升学压力,应试化指导稍显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容易造成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产生厌学情绪。游戏辅导的介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卸下心理负担,还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中学  马秀梅  264300

摘要:面对升学压力,应试化指导稍显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容易造成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产生厌学情绪。游戏辅导的介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卸下心理负担,还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游戏辅导;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小学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感受以及体验的培养,使学生无法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甚至会产生负面学习情绪。而通过游戏导入法的应用,既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所教学的内容,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简单探讨了游戏导入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1优化设计内容,落实重点突出
        为了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游戏,那么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游戏,游戏的设计包括游戏的名字、规则和要求等等,将这些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育目的和教学环境等进行优化。以游戏的规则为例,如果规则过于晦涩难懂,那么学生就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是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的,因而教师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必须要让小学生能够简单易懂,在听懂之后可以进行操作,从而帮助学生的心理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心里健康教育课“说说我自己”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如采用“印指纹”作为本节课的导课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六人为一个小组,然后指导每个学生使用右手大拇指在活动纸上印上指纹,再让学生在小组之内进行观察和比较,接下来再让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不同小组之间的观察比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发现,每个同学的指纹都是不同的,从而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由此可见,一个心理游戏的设计必须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够实现游戏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2通过心理游戏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
        竞争意识是每个人必须所具有的意识,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力,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如果安于现状,不与他人竞争,那么最终都会被淘汰。另外,通过与他人的竞争,可以将学生的热情与潜能激发出来,进而增强实现目标的内动力。竞争与合作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个人成长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在培养小学生竞争合作意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泡泡糖”“萝卜蹲”“抢椅子”“珠行万里”“无敌风火轮”等游戏,在开展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开动脑筋,还要更有耐心。在“珠行万里”这一游戏中,学生自己完成感到十分困难,而在与他人合作以后发现这个游戏其实很简单,这时,学生就会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其合作意识就会逐渐形成。又如在“萝卜蹲”游戏中,最后的胜者会得到一定奖励。他们将这个奖励当作目标不断努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3游戏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满足感
        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通过人们想象与虚构出来的一种满足主体愿望的方式。游戏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是虚构而成的,但是游戏的参与者所获得的身心感受是真实的。在游戏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游戏释放自己的情绪,例如在生活中被压抑的情绪以及在真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不被满足的愿望。游戏教学也正是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方式,弥补了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的不足,使学生在满足愿望的同时充分获得各种身心的享受。通过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及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学会解决和面对。同时游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有效地帮助学生协调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关系,从而摆脱压抑、消极的心理状态。游戏教学包括情景扮演、操作类的游戏。前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后者是在游戏中充分开发学生主体创造能力以及肢体协调能力,使游戏更具有色彩和乐趣。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上游戏的内容,在游戏过程中释放情绪,将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愿望,通过游戏得以实现,以求最大的满足感。
        4设置合适的游戏环境
        教师在应用游戏导入法的时候,要设置合适的游戏环境。良好的游戏环境是游戏导入法实现价值的前提,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效开展的基础,如果游戏的环境混乱无序,那么最终的教育目的也是无法有效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或者游戏辅导室中对游戏的环境进行合理的布置,要符合游戏的内容以及教学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状态可以一直保持在有效学习中。
        5教师适时参与,彰显学生主体
        在设计和优化了游戏之后,还需要教师有效的实施,只有教师的适时参与才能够更加有利于游戏的开展。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如何做到适时参与则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学生对游戏内容感到无聊时,这主要是由于游戏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使得游戏情节无法开展,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启发和引导;二是学生在开展游戏过程中出现冲入时,如学生出现意见不统一或者遇到阻碍时;三是教师对于学生行为不理解时,则需要参与其中做进一步了解。例如,在开展“小小照相馆”这一游戏时,照相馆的生意比较冷淡,这要是由于照相馆中的衣服比较少,这就急坏了摄影师。此时,教师可以以顾客的身份走进摄影馆,说到:我今天带了几套衣服帮我拍下照片。摄影师欣然接受,在拍摄过程中,我有急事要办,需要先将衣服放在这里。接下来,摄影馆中的工作人员就会观察这些衣物,并且寻找一些材料进行“时装”的制作。在这一角色游戏当中,教师在发现游戏难以进行时,教师就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并且及时调整和提供游戏材料来促进游戏的发展。因此,教师的适时参与对于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发挥有着极高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语
        总而言之,游戏导入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有效应用,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符合大多数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游戏导入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通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身心特点来不断探索有效应用的方式,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支持,让学生可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王婷.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
[2]隋曼琳.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188.
[3]王文文,张克䶮.让游戏为心理健康教育撑起一片天空[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248-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