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学生提问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徐太春
[导读] 语文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读书、发问、探究的一种学习能力。思维从疑问开始,因问题而进行思考,因思考而提出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重庆市北碚朝阳小学 徐太春 400700

        语文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读书、发问、探究的一种学习能力。思维从疑问开始,因问题而进行思考,因思考而提出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而现在的部编版教材,更是将引导学生提问做为了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编入了四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在教学中,对如何让学生习得提问的策略,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有问敢问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生在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过程中,会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判断和评价,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诸多的疑问思考。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中不主动举手,有问题不敢向老师发问,其原因主要就是由于胆小怕事,心理恐惧、害羞等心理,那么要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其次,应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如:我们要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少价值,也要肯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另外,作为老师,还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提问,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这样,学生就会消除心理顾虑,在老师营造的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大胆提问。
        二、给足问题空间,让学生勤问好问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将课堂还给学生,给足学生提问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
        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不仅身体要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共促师生交流。
        其次,教师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做到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让学生走进文中情境,走进作者内心,有对话,有思考,有思考,必然有疑问,思维的跃动,促进课堂的灵动。
        再次,教师善于做一个欣赏者。要善于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读文过程的每一个疑问,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提问的乐趣所在,从而乐问好问,并养成勤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给提问策略,让学生会问善问
        心理学认为,问题的形成过程需要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要形成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必须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


“敢问”不难,“会问”努力也能做到,而要“善问”却不太容易。提问的方法很多,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因此,老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恰当的质疑方法,让学生不仅会问,更善问。
        (一)阅读时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导读的语文要素中,明确提出了“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的语文要素。它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学习并试着从不一样的出发点去思考,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寻求解答,借此理解文本内容,读懂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学习表达方法,体会阅读的快乐。
        本单元围绕提问策略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有童话、说明文、散文等不同文体类型,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文章时都能够主动提问。每篇精读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如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就着重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主动提问,更进一步地培养和训练自己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提问并且整理问题。在学生用便利贴贴好问题后,引导学生发现提问角度,先观察清单示例,借助泡泡,了解清单中的问题既有针对课文部分内容提出的,又有针对全文提出的;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仿照课后问题清单整理小组的问题,再说说有什么发现。在此基础上,在随后一篇说明文《夜间飞行的秘密》的学习中,将引导学生对学习清单中的问题进行分类,让学生更清晰地明白了我们提问的方向。如:1.我们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2.从课文的写法来提问:课文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后面两次实验?3.陈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萤火虫、猫头鹰等动物,它们夜间飞行也是靠超声波吗?
        教材只是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引子,重要的是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习和积累阅读经验,掌握阅读方法,学习致用。
        (二)抓住重点词句质疑。
        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通过认真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我们就会发现“呼风唤雨”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多次,并围绕它进行了连续提问: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了这是一个重点词、关键词:“作者抓住了重点词进行提问,这是一个读懂课文的好方法。你看小作者在读到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就针对重点词“呼风唤雨”进行提问。”细读旁批,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理解。接着在后面的旁批中,学生可以将此方法强化,明白我们不仅可以针对重点提问,还可以针对重点句提问。
        (三)筛选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同样以《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为例:作为这个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两课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从不角度——关注部分与全文、内容与写法、以及联系生活经验等方面提出不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引领,教学这一课时,就将着重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前面问题的整理,学生不难发现,像“什么是程控电话?”类似的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有的问题,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或是更深入地引发读者思考。因此,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总之,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