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孙华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孙华
[导读] 目前大多数中学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仍然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开始注重自身的升学率,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整体升学率,会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理念,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死记硬背,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吸收。

广东中山市坦洲明德学校  孙华   528467

摘要:目前大多数中学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仍然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开始注重自身的升学率,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整体升学率,会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理念,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死记硬背,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吸收。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课堂教学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手段,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中学数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教师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
        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当前学校仍然较为常见,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无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同时这样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无法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思维活跃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基于此,为了切实提高整体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搭建起相应的创新意识制度。具体而言,第一,积极学习当前社会中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自身知识结构,转变自身的认知偏差,由最初的主导者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进一步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第二,革新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调整目标任务。第三,在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其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意识到数学发展的规律及运用的主要方式方法、思维模式,以此提高自身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
        2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2.1以学生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其数学兴趣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中学的学生尚未充分认识世界,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众所周知,好奇是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教师必须正确看待这一特征,在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对某一原理或是知识点不是很了解,由于自身的好奇会提出疑问,此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不能抹杀学生的兴趣,同时以其好奇心作为主要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模式营造出积极的教学场景及氛围,以全新的学习内容作为主要对象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望。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应当主动参与其中,根据自身对数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出相应的问题或看法。大多数中学阶段的学生面对自身不了解的知识会刨根问底,凸显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此时教师必须加以培养,寓教于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2基于不同阶段制定全新目标,激发学生积极性
        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在不同阶段提出全新的目标任务,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尤其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等等能力,利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理解独立思考,通过实践探究验证真理,即便在后期面临困境也能够坚持不懈、挑战自我。
        数学知识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多元化的,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活跃其思维,教师应当在课堂中采用一题多讲、辨识训练等等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点及公式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意识到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多种思维就能够产生多样性的解决方案,而数学领域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未知等待其进行有效探究,久而久之,学生在进行数学习题的解答时能够转变思维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力。



        3在课堂中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3.1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师作用的发挥,有意识的帮助教师树立威信,久而久之,学生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学习中也降低了自身的主动性。在这样背景下,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以育人从宽作为基本原则,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良好、轻松民主的环境氛围,使得整体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勇于表达自身的意见和看法,并及时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基于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过去教学中一刀切、一家独大的错误理念,正确看待自身伴奏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尝试,以此活跃自身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智慧语言在课堂中提出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或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探究活动,逐渐使得学生意识到自身才是课堂的主人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畅所欲言,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吸收。
        3.2利用多维学法加强学生指导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数学教学不仅仅要向学生传递相应的书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当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其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使其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应当采用多维学法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式方法,例如,实践操作、推理演绎、抽象认知、框架建设、系统整理等等,逐渐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性,构建良好的创新思维。
        例如,针对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节的实践教学,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摒弃逻辑推理形式的教学讲解,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利用手边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操作的同时带着问题去思考,了解平行四边形的主要构成及基本特征。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开展动态操作,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猜想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运动原理对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最终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得出如下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及对边相等,同时对角线对整个图形进行了平分。
        3.3课后加强教学反馈归纳
        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针对数学某一原理或是公式学生可以通过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明确,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从旁协助学生,并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科学合理的点评,针对学生的差异化个性总结出多元化的方式方法,逐渐帮助学生系统化的掌握数学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思考,活跃自身思维,深入挖掘自身的发展潜能及创造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端正学生态度,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工作,同时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激发自身的主动,性愿意进行自主性的创新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创新能力,中学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热情,在课堂中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彭丽樟.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 000(005):P.32-33.
[2]缪力飞.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01):1-2.
[3]饶鸣.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20, 000(001):129.
[4]周芳芳.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2019, 000(004):58.
作者简介:孙华(1986.12),女,汉族,广东珠海市人,本科,黄冈师范学院,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