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朱蕾蕾
[导读]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先进教学理念不断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同时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这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入手,进一步探讨如何从多维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六小学   朱蕾蕾

【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先进教学理念不断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同时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这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入手,进一步探讨如何从多维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是学习的三大境界,而毋庸置疑,"乐之"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层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无数教学实践证明的,兴趣,能让学生激发出潜在的能量,进发出创造的激情,它所带来的效应常常让教师震惊不已。在小学语文新课标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使他们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首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大一部分教师依旧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形式陈旧单一。枯燥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将学生引入课堂的教学中,使得教学效率无法得到良好的体现。语文的考试形式就以往而言,题目形式已经变得越来越灵活,单单凭借教材中的些许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日趋灵活的试卷内容,学生要想得到高分,需要更加开阔的课外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其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误将自己作为教学主体,满堂灌输知识的教学形式容易让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接收。
        最后,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不高涨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常常认为语文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在他们的认知中,语文仅仅能够听说读写就够了,不必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课后进行语文学习。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巧妙设计教学导入,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教学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巧妙地设计教学导入,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漫画与语言相结合的导入环节,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漫画内容是某人逛超市没钱,它以买到的商品是假货为由,不仅没有付钱,还拿走了商品,教师向学生提问,“可能么”,当然学生不会相信这种“奇葩”的事情会在现实社会中发生,教师接着说:“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在三国时期真实的发生,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从曹操的军营‘借’来了大量的箭,当然,这里的‘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借’,而是借来不还的‘借’。学生对教师的语言开始产生质疑,在他们看来,曹操诡计多端,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军需物资送给诸葛亮呢?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导入课堂教学内容,带领学生逐步“揭开谜底”。
        (二)挖掘教材,启迪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富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到教材内的“发散性资源”,借助“发散性资源”启迪学生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之后,教师提出发散性的问题,如果你是文章中的“我”,舍得放掉已经钓到的大鲈鱼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不愿意放掉到手的大鲈鱼呢?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改变原有的想法,把大鲈鱼放到水里呢?或者你会作出第三种选择?不舍得放弃鱼来源于自己的私心,因为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弃自己的劳动果实;之所以改变主意,在于受秩序的约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按照道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不到规定时间,就不能钓鱼。然而,有个别学生想出了第三种选择,如果自己是文章中的“我”,那么就会把大鲈鱼放到桶里,然后把桶放到水中,等待允许垂钓的时间,时间一到就把桶拿起来,这样既不违反规定,又可以得到大鲈鱼。该学生的方案让很多学生哄堂大笑,认为他在投机取巧,教师不能批评学生,而要鼓励学生,赞扬他的想象力,要善意地提醒这名学生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道德的框架内进行,按照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提出的第三种选择,摆脱了教材的束缚,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达到启迪思维的教学效果。
        (三)竞争激励,提高小学语文热情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在我的班级,我将学生划分成5个“语文学习组”,每组设组长一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采用”一组互帮”的形式,能学会多少知识就相应地为自己的组加多少分,同样卫生或纪律不好也相应扣分,作业、考试等都参加考核,月末为得分数最高的组颁发奖状和奖励。每次看到孩子们为争夺积分而努力的时候,我的心里都高兴极了。
        三、结束语
        总之,吸引调动并且保持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创新的做法,并且真正尊重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尊重他们在成长发展方面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求,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更加富有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建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4-15.
[2]张开龙.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学周刊,2018(06):74-75.
[3]林景书.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有效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讨[J].教育观察,2018,7(08):9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