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尤琳琪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下,教育教学领域逐渐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方式的培养。“审辩式”思维是指某个体准确真实地审慎地判断某种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而不是对该现象进行简单等同地推翻和批判。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教材内容也注重提炼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尤琳琪

【摘要】在素质教育下,教育教学领域逐渐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方式的培养。“审辩式”思维是指某个体准确真实地审慎地判断某种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而不是对该现象进行简单等同地推翻和批判。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教材内容也注重提炼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当前数学是高中学科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观念。为此,本文将以高中数学为切入点,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辨式思维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审辨式思维;策略
        审辩式思维方式能引导学生对命题的真假性有正确的判断,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必须掌握的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相比小学、初中时期,其心态逐渐变得成熟,已经能走出盲目跟从教师思维的学习模式,慢慢养成一种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因此,数学教师要将高中阶段作为黄金时期,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审辨式思维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合理科学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1]。
        一、着重分析学生易错题
        一般而言,学生都比较惧怕教师的胃炎,所以有时在课堂学习时不敢指出教师的错误,觉得教师所教的知识都正确,不会存在错误,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比较机械,自身并未有独到的见解,从而降低其学习效率。而如果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却未有人指正,也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着重引入学生极易犯错误的题目,引导学生用审辨式地思考错题,培养其“审辩式”思维[2]。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内容《集合》时,该节内容主要是学习结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观念和运算。对于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关系以及全集、空集和并集的含义这两大知识点,学生一般都极易混淆,而且理解不到位,经常错漏百出。教师可引导学生着重探讨极易出错误的问题,如“集合的性质是什么呢?”“集合分为哪几种?”“并集和交集的区别又在哪里呢?0是空集吗”等,以此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思考中掌握相应的知识,逐渐养成审辨式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一法多用
        大多数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包含多种,反之许多问题也可以用一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也不例外。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相应的经验,锻炼学生一法多用的能力。而且,数学学科比较系统和灵活,学生也需具备缜密灵活的思维,所以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还要让其学会迁移知识,有利于培养其审辩式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内容《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时,该内容主要通过函数图像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式的联系,从而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迁移之前所学的函数知识,如函数的表示、函数的基本形式、函数与方程等知识,让其结合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理清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明确的知识结构,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辨式思维。
        三、注重课后总结和反思
        课后总结和反思是每个阶段科目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该环节既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能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极为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并且还要结合学生对教学评价和学习的反思,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审辨式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内容《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时,该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学会运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并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找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教授完所有的知识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加以反思。同时组织学生一起探讨学习的过程,并对教学作出相应的评价,以此逐渐深化学生的审辨式思维。
        四、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既从生活中来,最终又会回到生活。教育本质上不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数学学科,生活中到处存在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引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拓展学生学习的宽度和高度,让其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知识,提升其审辩式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内容《随机事件的概率》时,该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出发,了解概率知识,并能利用概率知识解释随机现象。教师可在课堂中列举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并引入掷硬币的游戏,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思考如何才能获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得出如果硬币正面向上为随机事件,但随着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向上发生的比例会越来越稳定在0.5这个常数附近,以此方式可提升学生的审辨式思维。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同时也要认识到思维方式的培养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而要革新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如分析错题、联系实际生活、课后总结和反思等,从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云.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005(003):P.80-81.
[2]王湘云.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50):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