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许正明
[导读] 当前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方案的实施以来,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课程的改进,让红色基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创新,研究当下将红色基因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方式,帮助广大初中学生牢固树立红色教育理念,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海子山初级中学  许正明  675200

摘要:当前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方案的实施以来,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课程的改进,让红色基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创新,研究当下将红色基因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方式,帮助广大初中学生牢固树立红色教育理念,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关键词:红色基因、融入历史教学、途径研究
        教育是开展民生工作的基本要素,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来说,这也是落实红色教育的关键手段之一,在初中生的日常教育过程中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努力用好红色学习资源,融入红色基因。本文通过对红色基因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探索,提出系列改进的意见和对策。
        一、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植入红色历史教育
        当前,红色旅游资源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模块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独特的特点,台儿庄战役、鲁西南战役、济南战役都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济南战役纪念馆、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山东党史展览馆等革命遗址,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整合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实现红色资源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效用。
        二、开发多种资源途径,丰富红色历史教学
        初中阶段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阶段,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积极挖掘红色资源,整合红色基因,培养对理想坚定信念,努力开展实践,自觉继承红色基因的初中学生,其有效实施需依赖于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支持。
        (一)从教学实践中挖掘的课程资源
        自2017年秋季以来,统一编写初中历史教材,种植红色教育资源,加强对中学生的传统革命教育,了解国家、历史等工作渗透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统一编撰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华民族的现代斗争史,突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教材,联系和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红色基因,将历史教学与红色基因相结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革命传统教育深入人心,让红色基因真正扎根于学生心中。
        (二)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的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善于积累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参与专题活动、科研活动、实践活动、情感活动等,形成新的教学资源特色。



        (三)在现代教育技术下生成的教师资源
        在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智慧云”平台,借助信息小程序,QQ群发,分享其他老师的教学案例,分享在备课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如红色经典影片、红色歌曲、著名战役、专家讲座、历史作品节选等,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完善课程资源体系。
        三、创新历史教学模式,创建红色历史课堂
        (一)挖掘教材中的红色素材,备好每一堂历史课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循着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认真挖掘教材中的红色基因,在教学中真正体现革命先驱者的精神。他们愿意为共同的利益献出生命;他们愿意吃苦,不怕困难和危险的精神,值得大力去学习与倡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让红色基因融入历史教学,进入学生的心灵。教学内容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困难,明确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在教学方法中,通过听、读、议、谈等方式使红色基因深深地触动学生心理。
        (二)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打造鲜活红色课堂
        在互联网时代,初中学生交流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继承红色基因的方式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信息技术平台和手段,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拓展多媒体教学空间,如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历史课堂”、“网络博物馆”与“智能课堂”相结合,创新红色教育的传播方式,通过建立虚拟实验室,创造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创建红色网络教室,实现红色历史教学拓展课外,整合流水线,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
       (三)用好课程资源,搭建红色教育平台
        实践经验是实现教育资源转化的最直接途径,初中历史教师应注重整合红色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此外,在课程设计、文化体验、科研活动、专题教学中,以红色风景区、革命联合纪念馆为教学实践基地,为广大学生搭建接受红色教育的平台。国家文化遗产局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很好地利用了教学实践和科研设计的资源,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四)建设红色地方课程资源库,为师生学习提供便利
        教师应加强对地方红色历史的研究,收集整理地方红色历史资料,建立红色教材等资源库。同时,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累自己的教学案例,形成独特的地方红色教学案例。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红色区域教育资源评估活动,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师生提供网上教材。
        结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中学历史教师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做孩子美好未来的筑梦人。
参考文献
[1]吕东波.“红色基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以江苏泰州为例[J].天津教育,2019(08).
[2]张霁月.河北省红色乡土史课程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9(01).
[3]向雪舟.图片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