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境创设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金红春
[导读] 由于化学知识比较枯燥、复杂,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就不会拥有较高的学习质量,学习成绩也难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内在学习动力和兴趣,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情境创设。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驾车中学  金红春  654218

摘要:由于化学知识比较枯燥、复杂,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就不会拥有较高的学习质量,学习成绩也难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内在学习动力和兴趣,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情境创设。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应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以及有效培养学生对化学课堂和知识积极性的策略。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兴趣
        引言: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时,要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教材中枯燥的化学知识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将沉闷的化学课堂变得更具活力,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成为探索家的身份,积极探究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总结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九年级化学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情境创设研究
        在化学课堂中应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导入、深化、渲染和拓展。因此教师在深入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由于九年级的学生仍然对未知的事物会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述化学知识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有关二氧化碳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讲述《屠狗妖》的故事,在一个充斥着二氧化碳的山谷,一名猎人带着一只狗进去,但是狗死亡了,人却安然无恙地出来了,询问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入二氧化碳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化学谜语、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如生活中有很多铁会出现生锈的现象,而教师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向学生解释铁为什么会生锈,铁锈是因为和空气中的哪种物质接触之后所产生的化学反应等,使学生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在交流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或者教师还可以创设有争议的化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化学问题。
        其次是升华,由于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很多都和实验有关,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的特性来为学生创设情境,达到深化的目的,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优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1]。例如教师在讲解溶液酸碱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如紫甘蓝等代替教材中的酸碱指示剂,检测生活中的肥皂水和食用醋等溶液的酸碱性,并且根据最终的检测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一实验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再次是情境的渲染。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和学生所学过的生物知识结合起来,在密封的广口瓶中放入一个小烧杯,其中小烧杯内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到讲台中将植物种子放入广口瓶内,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瓶内和烧杯内发生的变化,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
        最后是情境的拓展。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化学情境时,不能仅局限于九年级的教材,而是要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不断拓展情境,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例如燃料的使用,由于当前社会提倡低碳环保,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以前学过的元素或者物质中,哪些可以开发为新时期的清洁能源等。
        二、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对化学实验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实验、动手实验,使学生观察实验中颜色和现象的变化,积极的化学课堂氛围和学生主动寻求化学知识的热情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化学知识有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2]。例如教师在教授《燃烧和灭火》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燃烧的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将点燃的火柴用玻璃杯罩住,这时候学生会发现火柴熄灭了,然后教师再利用蜡烛进行同样的实验,发现火柴和蜡烛燃烧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教师激发出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更加认真,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才会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现场,使学生更加投入的进行化学学习。
        此外教师还要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在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有规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例如在教授《自然界的水》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对附近水污染的现象和原因等进行调查,鼓励学生根据总结的调查结果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又如氧气的制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氧气厂中进行参观,学生可以近距离、直观地感受到氧气的制取过程,同时还可以分析液态和固态氧气各有什么特点,这样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促进学生动手实验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就是有内在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初中的化学知识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才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实现化学成绩的进步。教师的情境创设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内在动力,将教材中的知识以生活化的方式和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所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要不断反思总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锐.分析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境创设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03):3.
[2]高莎.浅析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读天下(综合),2019(22):0045-00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