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楚桂娟
[导读] 本文主要围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培养与提升工作展开研究,分析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现状,探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保证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重庆市彭水县民族中学校   楚桂娟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培养与提升工作展开研究,分析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现状,探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保证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思维品质
        随着课改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越来越重要。阅读活动也是思维活动,学生在阅读时既要依赖于思维,阅读又会对思维品质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思维品质优异的学生,其阅读质量与效率常常会令人满意。因此,作为教师,要有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聚合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与判断、推理与概括、鉴赏等能力。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浅层,忽视深层理解
        预设的教学目标过分重视语言知识,导致阅读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教师在设定阅读教学目标时,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脱离阅读文本,教学内容零散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展开多维度的任务和活动,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如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进行读前预测、读中理解和读后拓展等,但这些活动不能很好地结合教学实际,与阅读文本存在较大距离。另外,教师习惯对词汇、语法及句型进行单独训练,缺乏整体系统的教学。
        (三)教学形式机械,缺乏真实活动
        阅读教学不仅包括词汇语法、内容结构,还包括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内涵。然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模式化现象较严重,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大多有明显的指征,即考什么练什么,内容主要以填空、选择、翻译为主,很少设计基于真实语言情境的训练活动。
        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多方位解读文本教材,拓展学生思维强度
        英语教师在设计阅读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思维教学模式,不能只是停留在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熟知大意,再带领学生针对重要词汇、句型和语法的讲解之上。要让学生从文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精读理解,把握文本的细节才能多方面地解读文本,不断强化思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了解并解读文本体裁特性,通过标题和插图推断文本类型,帮助有效把握主旨,其次通读文本,对重要和精美的语言段落进行赏析,通过语段的解读来把握整体内在逻辑性;最后分析文本结构来理清脉络,探究文本意图。
        (二)深入分析文本细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要从浅阅读逐步转变为深阅读,就要对文本的细节进行逻辑分析,这也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锻炼其获取信息并有效推理的途径。


在掌握了文本主旨和结构前提下,就需要在英语教师启发下对文本重要内容进行细节分析与理解。
        例如,一篇“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有关礼节的阅读文本教学,教师可以在展示一篇关于礼节的短文后,提出以下几点问题:(1)Read the fir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tell the statements T or F. (2)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3)Fast reading and tell the statements true or false.这种分层的提问方式,让学生从词句到段落,从外到内,从易到难的不断深化文本细节,找到内在联系,判断推理从而深入核心,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这种分析和推理能力正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加深学生知识的理解度和提升思维准确性的有效途径。
        (三)巧用导图、深入主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阅读活动中把思维导图与“头脑风暴”结合使用,能够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提供支持点,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辅助辩论,帮助他们对表层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他们发现和认识问题,促使思维品质得到一定的提高。
        以Pets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为例,在阅读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围绕“Is keeping pets a good idea?”主题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例如:正方的观点为“Walking dogs can keep us healthy.”反方会想到“Taking dogs to walk is tiring and wasting time”。正、反方要分别派代表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每增加一个观点,该方代表就在黑板上增加一个支持点。通过完善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主题,深入主题。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看着两个思维导图对比各方的观点,对文章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思维广泛性
        往往阅读后的任务设计也尤为重要,英语教师要想指引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就一定要开拓思维,设计尽量多样化,如:进行辩论活动、调查活动和小组活动等。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利用文本相关内容创设情景进行分组演绎,或者为文本续写结局,创造多元化的结局进行续演;又或者针对文本内容提炼有价值的课题进行课后的调查,便于课堂知识的巩固与掌握。
        三、结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的人,但思维习惯需要逐步培养。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文本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能坚持实施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就能促进其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云.例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J].校园英语,2019(15):163.
[2]李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18,18(13):96-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