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陈碎燕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将多媒体恰到好处地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能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渲染课堂气氛。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中心小学    陈碎燕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将多媒体恰到好处地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能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渲染课堂气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不但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使学校教学的手段变得更加丰富,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变成画面;抽象的变具体;复杂的变简单:静态的变动态。同时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智力的发展。那么,在语文课堂,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大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利用线上设备,发布预习任务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多地使用微信、QQ等电子通信软件来进行沟通,从而消解了时间、空间所带来的沟通障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可以使用这些通信软件来促进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师可以在课下发布阅读预习的任务,引导学生在通讯交流平台中回复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从而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在上课之前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好地进行教学策略的安排,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进行《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节课的教学之前,教师使用微信、QQ等通讯设备进行预习任务的布置:(1)预习这节课当中的生字、生词,查找生字、生词的读音和含义;(2)流畅阅读《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节课的文章内容,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预习任务的发送,使学生能够及时进行预习作业的安排。
        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通讯设备平台中回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适时掌握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程度,以便及时更改教学策略。不难看出,在信息化社会的环境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缩短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从而促进学生更为主动地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当学生在课堂中调动多感官参与的时候,往往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加深大脑对本节课的印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下的多感官刺激,还能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观察探索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认知,将原本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效果,实现语文课堂的“减负、激趣、增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与富饶,可以使用图片播放器,投放西沙群岛的进景观图片。使学生在用眼观看海水湛蓝的色彩、珊瑚多样的形状、还有西沙群岛的海参、大龙虾、色彩斑斓的鱼等优美景色的同时,感受文本当中所描述的内容,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强烈的画面感,犹如置身西沙群岛其中。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具来促进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调动多感官参与课堂,促进学生在声情并茂、图文兼备的表现形式中,加深大脑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
        三、信息技术打造主题微课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入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具体来讲,信息技术制作主题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是要让学生认识字,读通顺,更是希望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得语言文学素养方面的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词汇量。制作微课,就是要将阅读中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提炼出来,给同学们做指导。
比如在学到《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课文主题主旨的理解掌握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教师私下制作了5分钟的微课视频。在微视频中,教师首先用30秒的时间给大家看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候的影视剧视频片段,配合着旁白告诉同学们长征的时候有多么艰难;然后教师将这篇课文中几个需要注意的点明确出来;最后给大家展示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几个重要的细节描写场景。
        四、信息技术辅助资料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小学生的经验阅历非常有限,导致其在学习中有很多东西把握不准确,理解不深刻。
        比如在讲到《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当时一个人才的回归对国家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也根本无法领会詹天佑那种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整理了一些詹天佑先生回国后为国家做贡献的具体事例;同时也搜集了20世纪初期国家社会现状的历史图片和资料素材给大家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明白,当时的中国在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处于怎样一种落后的状态,为什么迫切需要人才的支持。为了强化学生的印象和理解,教师还特意搜集了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新成就、新业绩宣传视频,搜集了国家建设青藏铁路的专题片等。让学生通过新旧对比,对课文的内容产生更强烈的感情共鸣,进而从阅读中接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充分发挥的广阔空间,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充分发挥主体性和主动性,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信息技术给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魅力无穷的广阔平台,是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尝试。
参考文献
[1]刘春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1(01):22-23.
[2]俞文静.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3]李昂.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4):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