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机制研究——以台州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许广楠
[导读] 学生党员作为当代青年群体里优秀先进分子的代表,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把好“入党关口”,切实做好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直接决定了党员队伍先进性、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通过前期调研,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存在理论根基和理论基础薄弱、党员教育形式和内容太过单一等众多问题[1]。

浙江省台州市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许广楠    317700

        学生党员作为当代青年群体里优秀先进分子的代表,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把好“入党关口”,切实做好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直接决定了党员队伍先进性、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通过前期调研,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存在理论根基和理论基础薄弱、党员教育形式和内容太过单一等众多问题[1]。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积淀下的红色资源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密码,如何从红色资源中汲取智慧、精神、力量,发挥好红色资源“现身说法”、“实地教育”的重要作用对提高校学生党员的趣味性、实践性、指导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利用台州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学生党员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目前党员发展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为了更好掌握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前期我们围绕党员发展过程中的活动安排、满意度、党员发展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台州市3所高校采取大样本网络问卷调查[1]。调查发现,34%的学生觉得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安排的教育活动理论性太强、内容枯燥,20%的同学认为实践活动安排较少,20%的同学认为没有更加细致的关注到党员发展的细节(如图1)。85%以上的同学觉得党员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个人品质、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考察。可见,在学生党员发展期间,纯粹理论性的培养和教育,带来的教育效果已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创新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教育形式、拓宽党员发展的路径,成为当前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图一
        (二)台州红色资源丰富
        台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播撒革命火种的热土,红色根脉一直是台州鲜明的底色之一。作为浙江红色革命的先发地区,台州有 “浙江红旗第一飘”的三门县亭旁镇;六十多年“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催生可歌可泣垦荒精神的大陈岛;改革开放中一路变迁蜕变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众多民营企业。拥有台州第一个党组织纪念馆、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一江山岛战役遗址、大陈岛党性教育基地、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抗战时期中共黄岩县委机关旧址、戴大夫故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烈士陵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温岭县委旧址纪念馆等90余个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于一体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内涵,为台州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和有效载体。
        二.利用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追寻党的根脉,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2]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时期更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学生党员作为青年群体里优秀先进分子的代表,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利用红色资源感染和熏陶,有助于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将小我融入祖国大我,切实做到个人梦想与祖国人民需要相结合。
        (二)追寻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提升人格品质。
        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受其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影响很大,大学生正值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台州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时期涌现出了包定等英雄人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不畏艰辛的大陈岛“垦荒队员”,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了大批民营企业家。他们身上平凡而伟大、渺小却感人的先进事迹是当代大学生的楷模,更是学生党员学习的标杆,能荡涤学生心灵、锤炼党性、激发斗志,提升学生的奉献意识和人格品质。
        (三)谨记入党初心,提升担当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清洁剂,也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信仰的种子,更是我们党宝贵的财富。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的现场学习,让学生党员从中感受和理解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艰辛曲折,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中守住入党初心,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情感共鸣中提高政治认同,坚定入党的决心。
        三.利用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机制
        (一)聚焦“红色根脉”,做好业余党校“红色资源”融入。
        一是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观影、红色故事分享会、朗读会等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的课程内容,来代替讲授式为主的简单说教和灌输的课程设置。二是邀请当地博物馆、展览馆的讲解员或先进模范人物、革命英雄后代授课,增加业余党校学习的互动性、体验性、感悟性,增加党史学习的对话性。三是增加业余党校课程中学生“红色地标”采风、实地走访的考核内容,让理论学习“入眼、入脑、入心”。
        (二)聚焦“红色信仰”,抓好实践服务“红色资源”融入。
        在党员发展过程中,鼓励学生去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红色坐标参加实践服务,充当红色讲解员,引导学生在实践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认识历史和人民是怎么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在亲身体验、身临其境中提升爱党爱国情怀。
        (三)聚焦“红色精神”,筑牢教育宣传“红色资源”融入
        一是用红色文化筑牢学生党员发展网络教育宣传阵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教育阵地,用红色文化洗涤高校网络舆论空间。充分利用微观节日如清明节、世界读书日、五四青年节、学雷锋纪念日等特殊节日,举办线上“崇尚英雄铭初心”、“光影闪烁颂华章”、“红色阅读表党心”等专题红色教育活动。二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宣传队伍。加强对大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学生骨干的培养,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用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通过信息技术让红色资源 “活”起来、“火”起来、“动”起来。
【参考文献】
[1]许广楠.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学生党员发展的融合研究.中国教工,2020(9):492—493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 11.
作者简介:许广楠 ,女,1991年,硕士学历,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曾获浙江省第三届辅导员案例大赛三等奖,2020年浙江省思政微课大赛二等奖
研究方向:思政、党建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劳动教育与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相融合的路径探索”(项目编号:TGG21028);2021年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学生党员发展的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21SZ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