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莫扎特咏叹调《睁开你们的双眼》的演唱特征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王世杰
[导读] 《费加罗的婚礼》作为莫扎特的歌剧代表作之一,也是当今歌剧舞台上演出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而这首咏叹调《睁开你们的双眼》也是当今歌剧舞台中歌唱家们演唱最多的咏叹调之一。费加罗的这一首咏叹调与之前的两首比较起来虽然音域没那么广,而情感却是最为激动,激烈。

四川成都吉利学院  王世杰 610000

摘要:《费加罗的婚礼》作为莫扎特的歌剧代表作之一,也是当今歌剧舞台上演出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而这首咏叹调《睁开你们的双眼》也是当今歌剧舞台中歌唱家们演唱最多的咏叹调之一。费加罗的这一首咏叹调与之前的两首比较起来虽然音域没那么广,而情感却是最为激动,激烈。情绪的起伏最大,也是最难把握情绪的一首作品。本文将从这首作品的故事背景入手,再分析出该作曲手法对该作品情感上,力度上的起伏与推进,最终望读者能将对本文的感悟与自身的演唱结合起来。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咏叹调,情感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莫扎特不仅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上有巨大贡献,他在交响乐音响效果的发掘上有了新的突破,使用新颖的配器法丰富了乐队音响,而在歌剧创作上,他更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笔下的歌剧成为世界各大舞台上演出频率最高的歌剧。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十八世纪末的精神与社会现状,尤其是在歌剧中体现平民阶层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思想难得可贵,在当时的思想上具有进步的意义。
        一、演唱中歌词的咬字与发音
        虽然音乐的主体是音乐旋律的本身,歌词并不是音乐的灵魂,但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我国男高音歌唱家郁钧剑说过:“语言是歌唱的基础”  。尤其是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像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都不是我们的母语,但是我们要把歌词唱清楚,唱得味道要到位才是专业的基础。莫扎特写的很多男声咏叹调都是歌词比较密集的、语速较快的,这类作品也被称作快嘴歌,顾名思义就是舌头的反应要快,把词念得又快又清楚,像是绕口令一样。在学会旋律之前一定要熟练的背会歌词,每句歌词要练上上百遍,做到滚瓜烂熟,让身体形成肌肉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作品里有很多十六分音符,歌词很密集,要把歌词与对应的音符卡准,不要将歌词错位。要注意双辅音的发音,例如第二句歌词就有很多双辅音:lora dovrebbeeser vicina,这句歌词尤其要注意将双辅音准确地发出来。语言是歌唱的前提,查出每一个词的意思,以便更清楚的知道该要表现出来的情绪,莫扎特歌剧很多的男声咏叹调都属于快嘴歌,例如《女人心》、《唐璜》里的唱段。虽然听众可能也没听清歌词,但是丝毫不会影响这个唱段的表现力和戏剧效果。                                        
        二、人物情绪与演唱处理
        该作品在前面的宣叙调中,一开始是要用较轻的力度来演唱,因为这时费加罗等人躲在花园的角落里等待着捉奸,“一切都准备好了,一会他们就在这见面…”,此段的旋律以而三度上下行或一个音的持续来发展,更像是费加罗的自言自语,要唱出那种期待将发生的事件的感觉。用平缓的说话的旋律形式在诉说着苏珊娜对他的背叛之后费加罗的痛心与悲伤,唱到:“苏珊娜,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力度较为轻柔,用叹气的感觉来歌唱,在宣叙调的最后两个小节中,唱到:“信任女人的男人都是愚蠢的”,压抑的情绪爆发了出来,这时也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力度加强。宣叙调结束之后有两个小节节奏感强烈的间奏,进入咏叹调。


咏叹调一开始情感力度就比较强烈唱到:“睁开你们的双眼,鲁莽愚蠢的男人,看清她们的本性”。此处运用了连续的浮点音符和上行音阶,音高虽然都在中音区,但是伴奏部分密集的八分音符和装饰音预示着强烈的力量在主人公的内心涌动。在中间部分,伴奏用弦乐奏出较快较诙谐的旋律,可能是费加罗在对自己以前这么信任苏珊娜的一种自嘲,出现了更密集的附点八分音符,音乐的速度和力度上被逐渐推进。紧接着用连续快速的三连音唱到:“她欺骗说谎,心中无爱,并且冷酷无情”节奏型不断重复四次“看啊”且渐强了语气,力度也越来越强烈,三连音之后立马爆发出本曲的高潮部分,连续不断的降mi高音将情绪推向最高峰,将心中的悲痛与怨恨全部都爆发宣泄出来。然后情绪平定下来,感慨几句。接着是一段之前旋律的变化再现,且感情力度要较之前的那一遍强烈,且间奏也是做的一个渐强的处理。在变化再现中,出现了一段用自说自答的演轮唱,费加罗用很强烈的情感来演唱出女人的恶毒,接着用比较低沉,平缓,自嘲的情绪唱出回答的部分,反应出费加罗当时那种愤怒与自我嘲笑的心理。紧接着又是连续三连音的再现,最后6个小节重复了三次“那也不过如此”,也是做的一个渐强的处理,最后以一个激动的情绪与高音结束全曲。
        三、演唱时注意的问题
        该咏叹调是一首具有一定演唱难度的男中音咏叹调,音域不宽,适合大部分类型的男中音演唱,相比费加罗的前两首咏叹调,这首咏叹调显得鲜为人知,难度也大,乐谱也比较少见。首先要注意,演唱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不要一开始就用很大的音量,莫扎特的音乐发展往往是一层一层逐渐递进的,只有到最后的时候才需要加强力度把音乐推向高潮。莫扎特歌剧里的男中低音有着独特的风格,不同于威尔第和瓦格纳式的男中低音那样强有力的厚重感,莫扎特式男中音更加注重声音的灵活性与音乐的流动性,这样才能表现出喜歌剧人物幽默风趣甚至是滑稽的形象。这首咏叹调的难点首先在于宣叙调的语气把握上,要注意跟随角色的情绪的起伏把握力度的变化。这首咏叹调节奏变化快,附点密集,一些乐句较长,例如出现了大量的三连音递进后紧接着出现了密集的高音,这时就需要演唱者掌握好呼吸的平衡,做好成份的吸气准备来演唱这一长句。其次这首咏叹调属于快嘴歌,演唱前还应该借鉴一下前人的经验,通过对比不同歌唱家演唱的版本来分析出不同处理的方法,该角色最佳的诠释者是德国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赫尔曼·普莱和威尔士男中音歌唱家布莱恩·特菲尔,两位歌唱家完美的诠释了费加罗这一角色的唱段。
        通过对该咏叹调本身的特点与莫扎特所创作的其他大部分作品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莫扎特的创作特点,即对人物的刻画鲜明,他的歌剧是名副其实的歌唱戏剧艺术,歌唱在他的歌剧中占有重要地位。莫扎特成熟时期的作品包含着与众不同而又复杂的情感,在优美单纯的音乐表面,阴暗与深邃时不时的出现在诙谐幽默的歌剧中,被称为是含着眼泪的微笑。莫扎特写起意大利喜歌剧可谓是德信应手,用风格各异的音乐鲜活了歌剧中所有的人物形象,一月在歌剧中占主导地位,用音乐推动情节的发展。他擅长用高超的戏剧表现、丰富的音乐语言来展现出不同人物和不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各不相同、栩栩如生,情感表达得妥帖细腻,使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明。演唱这首咏叹调一定要先了解剧本内容,分析音乐走向,琢磨人物的心理,演唱者进入到角色中去,才能更好的诠释作品。
参考文献:
1.《西方音乐通史》【M】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2.《浅谈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演唱》【J】.侯延爽.音乐天地.2008(1)
3.《西洋歌剧故事全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美)古斯塔夫.科贝著,2000
4.《歌剧艺术欣赏》【M】.山西教育出版社,王凤岐,樊其光著,1996
5.《费加罗的婚礼》【M】.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1986
6.《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张鸿岛,1983
7.《欧洲声乐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尚家骧,2003
作者简介:王世杰(1993.2.4)男,满族,河北唐山人,助教,硕士,吉利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