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蚯蚓”为例,初探幼儿园微课程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马振萍
[导读] 微课程是针对某一个孩子感兴趣并值得学习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探究成员不限定人数,从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而引发出孩子的兴趣,从而生成微课程的主题,这样对于孩子们之后的探究过程更有深入的意义和动力。

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马振萍

【摘要】微课程是针对某一个孩子感兴趣并值得学习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探究成员不限定人数,从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而引发出孩子的兴趣,从而生成微课程的主题,这样对于孩子们之后的探究过程更有深入的意义和动力。如果这主题所生成的活动能够引发幼儿投入和参与,能够让孩子重中获得很多知识和技能,那这个微课程就是有意义和成功的。根据《指南》的教育目标,领会《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与“蚯蚓”相关的一系列微课程陆续展开。
【关键词】微课程  探索  实施
        当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要求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幼儿“自由、自主、愉快、创造”是课程游戏化得重要游戏精神。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遵循这一理念,幼儿园教育活动必须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会探索。在“蚯蚓”微课程中,我们因地制宜地利用园内外的一切环境教育资源,创设有利的条件,让幼儿去亲近生活,在充分感受、观察和体验中喜欢探究,喜欢接触新事物,有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一、课程来源
        像往常一样,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进行户外活动,突然我看见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圈,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我走过去,问他们在干嘛。
        瑶瑶说:“这是蚯蚓吗?”
        宸宸说:“我知道,这就是蚯蚓。”
        “你看蚯蚓在爬!”“蚯蚓好恶心啊!”“我见过蚯蚓的!”
        有胆大的幼儿去摸了摸蚯蚓:“蚯蚓是软软的!”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个不停,随之而来还产生了新的一系列的问题:“蚯蚓生活在哪里?蚯蚓有什么作用?蚯蚓的本领是什么?”
        看着孩子们对桥讨论的如此热烈,兴趣浓厚,我进行了思考:孩子们对蚯蚓感兴趣,主要是因为蚯蚓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他们对蚯蚓有强烈的好奇心。由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想法:开展一个有关“蚯蚓”的主题,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开始一段精彩纷呈的探索之旅。
        二、课程目标
        1.能运用比较、追踪、记录等多种方法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能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蚯蚓的外形特点,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运用合适的材料装饰制作蚯蚓,抒发对蚯蚓的喜爱之情。
        3.在课程活动中喜欢探究,喜欢接触新事物,有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实施
        (一)调查表
        我们在开展《蚯蚓》这个微课程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给家长和小朋友发了一张调查表,让幼儿对蚯蚓有了初步的了解。
        结合调查表,引导幼儿认识蚯蚓,了解蚯蚓的外形及特性。
        (二)教学活动
        我们围绕蚯蚓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教学活动,有科学活动《蚯蚓的秘密》、语言活动《蚯蚓的日记》、美术活动《画蚯蚓》、音乐活动《小蚯蚓》、体育活动《蚯蚓爬》。
        1.科学活动《蚯蚓的秘密》,结合调查表,幼儿了认识蚯蚓,了解蚯蚓的外形及特性。
        “看,黑土黄沙搅和了,土里还有缝隙。蚯蚓能松土!”“蚯蚓是好人?”“蚯蚓是庄稼的好朋友,它能松土!”简单介绍蚯蚓的其它本领(蚯蚓能预报天气,粪便可做肥料等)。



        在探索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吗,最终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在旁边观察着,孩子们是这个活动中的主体,幼儿在尽情的谈论中,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学着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在玩中发现的问题。于此同时,孩子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交往、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2.语言活动《蚯蚓的日记》,幼儿通过阅读绘本,理解故事内容,感知蚯蚓视角里的世界,并且尝试用记录、交流的方式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3.美术活动《画蚯蚓》,幼儿尝试用扭动的线条表现蚯蚓的外形特征。
        4.体育活动《蚯蚓爬》,幼儿尝试像小蚯蚓一样一扭一扭向前爬,锻炼他们的手脚协调性。
        (三)区域活动
        1.语言区:投放了一些关于蚯蚓的图书供幼儿阅读,幼儿自制关于蚯蚓的绘本。
        我们还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家长和幼儿推荐了一些关于蚯蚓的绘本,《爱帮忙的超级蚯蚓》、《蚯蚓眼中的世界历史》、《蚯蚓的天空》、《看!蚯蚓》。
        2.美工区:
        (1)提供了橡皮泥,幼儿运用捏、团、搓等技能做蚯蚓。
        (2)提供了扭扭棒和橡皮泥,幼儿先用扭扭棒扭出蚯蚓的外形特征,再用橡皮泥搓出小圆球黏上去当蚯蚓的眼睛。
        3.科学区: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观察蚯蚓喜欢吃什么,蚯蚓是怎么爬的。
        4.建构区:把美工区制作的蚯蚓放到建构区,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搭建蚯蚓的家。
        5.益智区:
        (1)蚯蚓排排队:根据前面的数字摆放毛球。
        (2)蚯蚓棋
        (四)自然角:
        我们把蚯蚓放在了自然角,幼儿可以利用来园、中午等时间去观察蚯蚓、给蚯蚓喂食。
        蚯蚓爱吃什么?
        孩子们每天去看望瓶子箱子中的蚯蚓,给他们洒点水,放些叶子、米粒、饼干。几天后,大家有说开了:
        “看,黑土黄沙搅和了,蚯蚓吃泥土呢!”“蚯蚓也吃叶子。”“还吃饼干呢?”教师和幼儿一起查资料:蚯蚓每天靠吞食大量的泥土,将泥土中的腐叶和很小的生物吸收,然后将泥土排泄出来。这样能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利于自己的自长。
        (五)手指游戏
        天气不好时,幼儿吃完饭后,我们和小朋友们玩起了手指游戏《小蚯蚓》,幼儿十分感兴趣。
        小小蚯蚓,(两手握拳相对,食指向上伸一次)
        爱做早操。(食指相对横着伸一次)
        一二,一二,(两手食指互相交替,左食指向上右食指平指,一拍一换)
        钻到土里睡大觉。(两手食指对指,最后一拍,两指弯曲相扣)
        四、课程反思
        这次关于“蚯蚓”的微课程,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通过他们自由探索、研究,发现了许多关于蚯蚓的秘密。孩子们的课程完全可以跟随他们的生活,在生活化的情景中进行。幼儿对自然角的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兴趣。支持、鼓励他们的不同意见,尽可能把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