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自信教育 官飞燕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官飞燕
[导读] 自信心是学生不断探索,战胜困难的原动力。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知识较为薄弱,在学习中难免遇到困境与难题。作为教师,应当做出积极的引导,并鼓励其举手提问,通过语言与行动上的赞美和肯定,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并获得文化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    官飞燕

摘要:自信心是学生不断探索,战胜困难的原动力。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知识较为薄弱,在学习中难免遇到困境与难题。作为教师,应当做出积极的引导,并鼓励其举手提问,通过语言与行动上的赞美和肯定,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并获得文化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化自信;渗透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教育领域的改革与时俱进,社会新时代的发展是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应该为出生在这个国家而自豪。在对我国文化充满信心的背景下,老师利用语文教学的特点,营造了一个自由的文化环境,在学生不断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优秀的语文文化素养。
        一、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的作用
        (一)从鼓励中获得自信,加强课堂参与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还不太成熟。除了接受能力快,学习热情高之外,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爱表现、爱虚荣等心理。结合这一年龄段性格特点,在教育活动中增加鼓励的声音,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心。同时促进其在教学活动中表述自己的想法,表达自身本领。结合语文教学,透过教材知识,融入生活实际,让学生多多参与观察与发现,通过亲身的实践,来不断克服困难,进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自信。
        (二)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容易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班集体并投入到学习和各项兴趣活动之中。进而发挥出自身能力与水平,激发学习潜能。语文课堂中可以利用背诵评比,回应教师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参与课堂活动并不断提高自信。
        (三)战胜自己,获得自信
        举手看似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对于一些胆小不爱表达的学生来说好像并不那么简单。作为教师适当的鼓励,引导学生举起手来,对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进行表扬,最终使其战胜自己。不论举手回应的答案对与错,都应当收获教师的赞美和同学的掌声,使其感受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并在下一次活动过程中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得更多的勇气。从而也在每一次的进步中获得自信的快乐。
        二、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教育策略
        (一)运用课堂导入环节,融入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历史的洗礼,形成了不同时代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是时代教育唯一的文化资源。小学语文教师深挖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细节,把课堂设计牢牢地作为切入点。特别是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时向学生介绍课文的教育背景,提炼和重构课文中包含的值得学习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二)拓展语文课内外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语文教学不仅仅体现在课内,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定时举办语文活动,用丰富多彩、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表达的欲望,进而激发语文的潜能。其次,利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课本,积极开展诗词大会、民间艺术、家乡传颂等优秀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多元化教学时,也透过课外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深度了解,并树立起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豪感。
        例如,在教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通过感受伟人少年时的远大志向,了解为国为民的责任感与奋斗感。增强爱国精神,增加民族自豪感。在对比历史背景与现代民族进步时,增强民族自信,进而获得文化自信。其次,积极举办自信演讲,例如“我能行”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从心底里树立自信心,并通过上台展示获得实际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鼓励学生举手提问,并对其语言的肯定
        以往的语文课堂中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则进行填鸭式的被动灌输。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很难表达自身内心想法。久而久之更是产生了胆怯心理,对于疑问和困惑压制不善于表述。课堂举手提问更是少之又少。引导学生举手提问,并对其进行语言上的肯定,更有利于恢复学生的自信心。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希望被他人赏识,并获得赞美实现人生的价值。即便是小学生也是如此,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敢于表达自身想法和勇于提问等情况,适当的得以语言上的肯定和行动上的鼓励,如点头微笑等等,都能够推动小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四)培养正确面对竞争与挫折的意识,抓住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如今,社会竞争力日益激烈,在小学生阶段我们就应当培养其正确面对竞争和挫折的意识。在进行各类语文比赛时,通过竞争选取强者,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了解自身所长。但同时也不能因为失败而丧失自信心,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接受失败的同时,通过寻找规律,发现其中原因,再进行不懈的努力,才能离成功更近一步。渗透自信教育,应抓住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拉近师生关系,观察发现学生的特长与优点,并将其无限放大,鼓励和赞扬学生继续发扬并扩大优势,从而激发潜能,提升自身素质。
        文化自信源于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应该科学合理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能够利用课堂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探讨激发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全面向学生解读各种传统文化,积累新的文化知识,理解文化的含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
        结束语
        综上述,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学业与未来工作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但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渗透和树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贯穿着整个学业的始终,其中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诗词,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文化自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信教育,能够不断的燃起学生的好奇心与热情,激发学习潜能,促进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那贵山.文化自信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67.
[2]曹蓓.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自信渗透方法漫谈[J].新课程(综合版).2019.(07):306.
[3]吴永深.浅析新时代小学语文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9.(04):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