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 胡鸿伟 彭扬 林海洋 平学豪 王恩琦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 胡鸿伟 彭扬 林海洋 平学豪 王恩琦
[导读] 现如今,教育改革愈加深化,信息技术发展也愈加迅速,这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育者在开展数学教育的时候往往会将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这使数学课堂焕然一新。本文基于在课堂教学当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所形成的好处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希望可以使这两者的结合更加有效。

陕西西安工程大学   胡鸿伟 彭扬 林海洋 平学豪 王恩琦     710048

摘要:现如今,教育改革愈加深化,信息技术发展也愈加迅速,这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育者在开展数学教育的时候往往会将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这使数学课堂焕然一新。本文基于在课堂教学当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所形成的好处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希望可以使这两者的结合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引言
        数学知识本身就有很强的抽象性,基于传统教学下的数学课堂往往会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对课本表层抽象知识所下的功夫比较多,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从而降低课堂效率。然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课堂当中,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及视频,可以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数学活动当中,从而强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展开深入讨论。
        一、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小学生的身心各个方面都还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中,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很难深入,在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课本上所呈现的专业术语非常多。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课堂当中,可以为学生创造出生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原本非常抽象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加具体,更为直观,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有效的刺激。
        例如,在开展“对称轴”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一些能够体现对称性的图片,例如蝴蝶、七星瓢虫等,学生对这些昆虫的印象必然十分深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这些图片展现在屏幕上。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兴趣,教师还可以适当下载一些视频或动图,让学生观察它们是否对称,从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发问,让他们在观察一段时间以后,提出这些昆虫的特点都有哪些。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通过仔细观察很快就能发现,这些昆虫的左右两边一模一样,教师可以由此将“对称轴”这个概念提出来。基于该种认知,教师还可以给出更多的图片,例如首都的天安门、汽车方向盘以及中国结等,教师可以将它们的“对称轴”画出来,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符合“对称轴”规则的物体,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该类物体带到课堂上加以展示,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对称轴的内涵及应用。这些生动形象的信息资源,实际上是对小学生认知方面的一种补充,而且趣味性非常强,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数学思维过程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思维渗透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会渐渐朝着抽象的道路发展,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结合具体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获取有效经验,使他们的逻辑思维更加敏捷,这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信息技术中存在丰富的动画效果,我们日常使用的平移、旋转以及渐变等都可以更为清晰的将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及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例如,在开展“圆的面积”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出一个这样的动画:首先,将一个整圆分成8份;接着,将其分成16份;最后,再将其分成32份。教师将这些分开的形状拼凑起来,使其成为一个矩形,通过这个演示,教师可以向学生更加清晰的说明矩形长度实际上就是圆周长的一半,矩形宽度实际上就是圆的半径R,由此能够快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节省出更多的时间,使教学时间更加充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更为直观的了解公式的含义。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媒体设施牢牢吸引,教师这个时候要快速引导他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些划分开的小块重新组成其他形状。


学生们必将跃跃欲试,这对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要多加观察,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进行总结,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让学生在班级中主动发言,通过多媒体软件将学生讲述的过程演示出来,从而使学生对圆的面积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知识,数学其实就是从实际生活中取材,将其提炼成为一些具有抽象意义的数学信息。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极其有限,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对信息技术加以有效利用,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从而更加深入,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知识,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抽象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全面调动。
        例如,在开展“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创造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可以将家庭合照投放到多媒体屏幕上,对学生加以引导。教师可以问学生,照片中一共有几个人,他们分别都是谁。学生通过观察照片,能够快速数出照片中一共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父亲、母亲以及孩子。教师可以进一步发问,他们的鼻子、眼睛以及耳朵一共有多少个。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数”的魅力,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该项知识。同时,利用该种教学手段,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母亲节即将来临,大家需要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一个礼物,大家的存钱罐里有十张一元钱,五十张一角钱,但是拿着太多的零钱买礼物很麻烦,因此大家需要将所有的零钱换成整钱,怎样才能实现呢?”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当中进行讨论,由于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最终得出了“先将十张一元钱换成一张十元钱,再将五十张一角钱换成五张一元钱”这样的结论,由此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要想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培养,使其发展更加系统化,课本内容及习题练习远远不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人们通过各种渠道都能够快速掌握信息,这是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因此,教师可以在各种信息资源中进行深入探究,寻找与课堂拓展相吻合的资源,将数学发展的历程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数学的思想性以及实用性。
        例如,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多去搜集一些经典的数学资源,通过机票和火车票等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位置的表达,对时间以及人民币换算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信息加以提炼,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书籍,电视节目等搜集一些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信息资源。例如,当今社会对地球资源的保护极其重视,教师可以将与其相关的信息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告诉学生人类能够引用的淡水资源在整体水资源当中只占据了2.5%。基于此,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节约,将保护环境视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加深。
        结论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焕然一新的面貌,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需要不断累积经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面的发挥,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梅跃奎.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73.
[2]岳春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132.
[3]丁敬永.探析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0):18.
[4]冶连宝.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与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08): 24.
[5]胡玉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20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