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浅谈小学数学高段活动课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田放
[导读] 小学数学中的活动课程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期间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融入,能激发学生参与到活动探究中的积极性,进而为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基于小学五年级活动课程——“掷一掷”展开教学策略的探究。

浏阳市荷花街道罗直小学   田放   410300

摘要:小学数学中的活动课程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期间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融入,能激发学生参与到活动探究中的积极性,进而为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基于小学五年级活动课程——“掷一掷”展开教学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高段;活动课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要让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展开。一位妈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孩子假期看电视时间日渐增多将会影响视力,于是妈妈和孩子进行约定同时掷两粒骰子,把两粒的和加起来是几就看几分钟电视。发邮件进行求助为情境,并且让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同时掷两个骰子,它们的和可能为哪些?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改变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这一问题引领下,师生开展学习活动。要求两个骰子的和,先提问假如掷一个骰子,面朝上出现的可能性有哪些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再让学生猜想同时投掷两粒骰子和的可能性,并进行验证,放手让学生体验参与,获取知识,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动手操作的数学操作活动:
        (1)同时掷两个骰子的和的可能性。
        (2)得到点数之和2,3,4,…,11,12,掷出哪些和的可能性大。
        在求证和出现的可能性而小组进行合作活动时,教师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做到全员参与,动手之前,让学生说说课堂实验,我们掷多少次骰子较为合适呢?选一选并说说为什么?让学生分析课堂实验次数的合理性,并通过实验得到同时掷两粒骰子和的可能性会是2——12这11种情况,也就是孩子最多看12分钟电视,于是出现孩子不同意想办法提出新的要求:他和妈妈轮流拿这两粒骰子之和,分A、B两组,每人拿一组,进行掷骰子比赛,谁分得的一组和出现次数多,谁就赢,就听谁的,也就是第二个操作活动。



        第二个操作活动时,为验证哪些数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大,由学生上台拿数字分组比赛,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请两个同学上台分别作为妈妈代表和孩子代表取数字和,并提问谁会赢呢?面对结果的不确定性,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两个骰子,并提供实验记录表,每组四名同学各司其位,通过画“正”的统计方式记录妈妈和孩子各自取得的数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引导孩子思考如果想使自己赢的可能性尽可能大,应该取哪些数字和?再利用数的组成分析2——12这11种数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得到5——9出现的可能性大,其余数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小。当学生进行汇报时,大家自行进行分析,找到原由时,同学们的喜悦之情便油然而生。
        二、内化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的“教”应该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的“会学”“乐学”服务。教师以热情的鼓励、积极的引导、耐心的期待、客观的评价,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感受、猜测、思考、操作、交流与反思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完善人格和认知结构。教师在课堂中很好地发挥了领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发挥了主体作用,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结合需要,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初期进行猜测和选择;让学生带着期待的心情,共同参与活动得出结论,决定是否调整自己的选择;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自由取数字和分A、B两组哪组和出现的可能性大,2——12哪些数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大;让学生应用和出现可能性的大小的相关知识,去理解、分析游戏活动方案,再到自行设计活动方案,用数学的眼光去寻找与新知识有关的内容,把课堂学习内容向课后延伸。总之,教学形式多样化,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三、改进数学活动课的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活动课评价方法应与时俱进。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以提高评价的适应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成绩突出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要积极鼓励,给他们以宽容的评价。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正能量的学习,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对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数学活动课程来说,更需要针对学生的分析、探究过程进行更客观的评价,从而使学生的实际情况得到更真实的反映,从而为提高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自信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中融入数学活动课,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学生能够根据活动主题进行交流与互动,在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数据信息的整合,从而为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充分明确数学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数学活动课的实效性,从而为培养具有数学核心素养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占恒.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20(24):182-183.
[2]武淑花.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分析[J].天津教育,2021(4):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