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琴琴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三中学350708
摘要:初中阶段的历史是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学科的阶段,也是未来的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历史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汲取历史经验,博古通今。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正在不断更新,当代初中历史教师应深入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本文将立足于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现状;创新策略
引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填鸭式”课堂和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始终没有改善,它将原本属于历史学科的趣味消耗殆尽,初中历史课堂因此变得枯燥乏味。另外大部分教师过度追求教学的内容是否够多,以量求质的做法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大量知识点需要背诵,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当前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历史课堂的革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难以显现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多是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体现其主体地位。而新课标时候后对历史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是当前最为提倡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以自己为中心,根据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行讲解,尽管在教师看来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达成更高效的历史课堂,但这也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降低,课堂也就变成了教师一人的独角戏。
(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众所周知,传统历史课堂以应对考试为目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往往以考试重点内容为参考,为应对答题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将大量时间应用其中,其他的教材内容则一笔带过,长期如此难免造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片面理解,造成只懂其一不知其二的结果。当应对考试成为历史教学的出发点时,初中历史课堂就无法从根本上进行革新,学生也不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历史学习。另外,由于以往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尤其是在分析知识点时,更多是在生硬的模仿教师对事物的看法。此外,教师多是轻描淡写的讲解其他历史知识,这会让学生难以感受到历史事件带来的深刻意义,过度的依赖教师的讲解会固化学生的思维,既不能够拓展学生思维,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单一
在考试压力下,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知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加以改变就很难进行有效的历史课堂革新,更难以达到新课标要求。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历史学科不是学生的主要学科,学生只重视该门学科的成绩是否优秀,忽视在该门学科中的收获,这实际上降低了历史学科的实际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几乎完全套用问题教学法,学生热衷于教师将会提出审问样的问题,而自己又应该如何解答,长此以往,在消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都存在于表象。
(四)教学理念落后
在以往初中教学阶段,历史学科作为副科,很难受到较高的重视。主要原因就是其在中考过程中并不是主要科目,且直接影响到历史在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科地位。另外,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并没有及时更新,在课堂教学中,要么采用强化训练手段,要么则是全程采用问题教学法,前者会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者则会使其精神全程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在课堂中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教师提出什么问题,自己又该如何回答,反而忽视了探究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削减,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提供阅读材料
教师除了讲授历史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以外,还要尽可能的向学生拓展与本节历史知识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事件的准确程度,在知识拓展中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带来的课外拓展知识最好应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启发或借鉴意义,也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教材知识点的正确性或提出异议,这也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够辩证的看待历史事物,以客观公正的价值取向评判历史人物。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认知发展还处于形成阶段,教师应在知识拓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理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时,教材详细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当时日本的社会背景,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讲解“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内容、内容、性质和影响等内容。教师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学生拓展19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借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注重寻疑设问
无论是在历史课堂上的基础知识讲解,还是在做材料分析题,又或者借助知识拓展佐证历史观点时,教师都应重视寻疑设问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现在的学生大多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怎样讲就怎样记,“上课死记,考试死答”的状况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通病。教师应帮助学生摆脱依赖性,摆脱“依葫芦画瓢”的畸形现象。设疑也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好人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
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理清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点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科技因素、文化因素,紧接着设计针对性问题,利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思考。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问导入新课“当前我们生活在总体还算和平的社会,但避免不了还有局部地区时有战争发生,同学们说一说现在的世界上还存在哪些战争?”在学生尝试回答后教师简要概括,在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时教师再次提问“以垄断组织的出现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以当时的各国家发展状况来看,后起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是哪两个?”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是保持良好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根本所在。
(三)转变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心理指导下,学生不能够做到深入了解历史学习方法,难以具备历史学科素养和人文科学品质,在新课标指导下更加强调生本理念,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自由互动,表达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质疑,充分展现自身的学习潜力,这正符合当前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若想革新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师必先更新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的心理向人文素养教育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身定位。
例如,在学习“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时,教师要避免从上课开始“孤军奋战”讲到下课,而是应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主要任务、基本事件、时间线,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历史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冷战后世界格局的逐步形成过程。本节课开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9.11”事件以及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等史料和热点时政, 再要求学生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中心展开讨论,提升学生评价时政热点的能力。革新历史教学课堂重在解放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放飞思想,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输出会阻碍学生潜力的发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历史学习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革新初中历史课堂。
(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此,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基于此,只有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主动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若想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课堂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每堂课的开端,其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教学内容实施情况,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二是运用幽默的语言触发学生学习兴趣。幽默的教师和严肃的教师相比,往往前者更受欢迎,在课堂中讲解知识点时,教师要多应用幽默的语言,更好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质疑设问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高的兴趣,但需要重视问题的质量和数量,以免出现反效果;四是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一个好的起点与基础,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将历史课堂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赏心悦目的话,必定会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让学生怀着无限期待与渴望投入到历史课堂中。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的科目,因此,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槌定音的作用。
(五)合理开展情境教学
初中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相较于枯燥的文字素材来说,视频和图片素材对其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更形象化的呈现给学生看。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合理利用构建情境开展教学,恰当的利用视频或图片等资料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可以调动其多重感官,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也可以通过合理提问来创设情景。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情境教学法来代替传统教学,而是要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更好的教学作用。举例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讲授教材所呈现的内容,难免具有较强的枯燥性。为了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知识点,在课前收集相关视频片段或是纪录片资料。学生通过认真观看视频,在教材素材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从而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知。
结束语:初中历史的学习意义深重,学习历史能够使人明智,使人博古通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让学生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紧紧跟随新课程改革要求不断革新与创新,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人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另外,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不可忽视,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材知识进行二次开发,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小芳.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亮点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吴晓华.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9(01):51.
[3]罗义炜. 初中历史课堂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4]贺新向.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