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少红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实验学校 528318
摘要: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使用多种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道德观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深入课本研究分析,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深入研究,组织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学;立德树人思想;实践模式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为了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担当的好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的引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用实际案例教授学生,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知道正确和错误的方法,形成分析总结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基本道德观念。
1.深入课本研究分析,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课本上的内容都是简单易懂的,教师可以将课本的内容,使用情景法让学生进入其中,或者是由学生们自己扮演情景剧的模式,通过学生进入情景中,使他们认识到这些事情离我们生活并不远,学生通过参与到实践中,将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体会,进而领悟出事件中人物的做法和想法是否正确和错误,这样就能够帮助他们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帮助学生提高分辨能力。例如在学习《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环境污染严重和一些不良的破坏环保的行为,通过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使学生进入生活情景,联想到自己或身边人使用不环保物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就会让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推动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哪些不文明行为会对环保有影响,影响的程度有多严重。这样他们就能够通过进入生活情景,进行对照学习,从而发现自己的缺点,积极改正。此外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破坏环保的行为,也能勇敢挺身而出进行劝阻。
2.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探究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将案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案例富有生活气息。案例只有与现实相联系,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具有真实感。例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使用多媒体观看《交通事故案例》以后,教师在班级中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大家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交通案例中,很多人因为没有遵守交通意识的观念,乱闯红绿灯,或者由于存在大多数人都不遵守,我也不用特别注意的思想,导致交通安全思想和观念淡薄,人云亦云,不重视守法行为,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很大危害。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纷纷对照交通事故中人的心理,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表示通过学习交通案例,自己以后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具有交通安全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这样通过学生参与案例进行实际学习,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他们通过观察别人的发言,总结别人的判断,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也要对小组讨论的内容和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点评,努力锻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将大家共同经历的故事编成情景剧,让学生观看以后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大家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是一个学生之间互相借鉴、相互学习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故事,变成情景剧模式,通过学生自己绘声绘色的真实演绎,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记忆会非常深刻,避免学生以后再犯此类错误。
3.教师组织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
在德育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大家参加德育教育活动,可以组织学生春游,通过走近大自然,使他们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景点和聆听英雄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天文馆参观,使他们知道地球和宇宙的奥秘,激励他们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将来为宇宙探索贡献力量。运用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模式,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入思考,帮助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参加各种活动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思考和感悟,自己在今后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进步和提高?例如在教学中,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党史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真实直观的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克服艰难险阻,带领广大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解放中国,走进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从而让学生能够爱党、爱国家,受到情感的教育和熏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题,寻找你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访问并写出感想?这样学生在课后,就会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不顾个人利益和安危的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学习和访问,吸收他们的先进想法,和了解他们的优秀事迹,通过学生对党员事迹的学习,就会找出他们身上的可贵之处和闪光点,通过深入研究和剖析,结合对照自己的行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在思想认识上知道自己距离优秀的共产党员有多远,自己未来应该怎么样做和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4.结语
小学生的思维,都是纯洁、一尘不染的,需要描画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进行多种实践活动,能够对客观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实现德育教学实践的最终目标。德育教育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渐摸索,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卢艺玲.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讨[J].文渊(小学版),2020,(6):299.
[2]李茜.德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2021,(2):223.
[3]乔磊.让生活绽放德育的光芒 ——基于现实生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