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美术自学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5期   作者:张维炎
[导读] 随着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有了更加广泛而深刻的认识,逐渐形成了明显的个性倾向,有着比较强烈的审美追求。
        张维炎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三洋中学 350709
        摘要:随着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有了更加广泛而深刻的认识,逐渐形成了明显的个性倾向,有着比较强烈的审美追求。因此,美术教师要通过高质量的美术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加完善的艺术鉴赏能力、观察能力、感性认识能力。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针对初二学生美术自学能力的养成和提高进行浅析。
        关键词:初二学生;美术教学;自学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对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美术教师通过一系列有效、新奇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对日常生活“美”的事物的观察,从而使他们从生活中获取灵感、捕捉美好,进一步提高他们在美术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水平的发展。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烘托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
        美术作为充实学生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良好审美体验的学科,对提高学生的感性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美术艺术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可视化作品,有着绘画、手工、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美术教师提供了广泛、单元、系统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当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进而使每个学生在情感和认知的驱使下进一步开展自主学习和研讨。
        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当中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学生在感受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的过程中挖掘美术艺术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在良好文艺的熏陶下产生“美”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对相关绘画、手工、雕塑等知识的兴趣,为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1]。同时,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此外,教师可以在使学生获得良好体验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增加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大胆表达内心的疑问和困惑,从而有效增加生成性资源内容,进一步推进美术教学进度。
        例如,美术教师在对湘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中的“第4课 视觉中的红屋顶”进行教学时,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具有美感的红屋顶图片,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鉴赏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在使学生获得良好审美体验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探索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兴趣,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自信。之后,教师要利用这些生动的资源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发对传统和现代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发挥生活常见材料的美术功能,重视学生个性化见解
        艺术源于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初中美术教师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应当充分应用好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和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当中分享自己捕捉美、发现美的经验。同时,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理念,使学生挖掘生活中常见废品的美术用途,进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绿色生态意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2]。
        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精美手工作品开展示范教学,在师生互动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使每个学生都能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解、感受。此外,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常见材料的使用价值、美术价值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班级学生对事物的个性化见解,给他们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一个相对宽阔的空间,使学生获得多样的创造灵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水平。
        例如,美术教师在对湘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中的“第6课 变废为宝”进行教学时,要为学生们展示一些生动、想象的手工作品,在为班级学生介绍制作手工作品所需要的材料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分享其他可利用的废品材料,从而拓宽他们探究视野,丰富学生的自主创作灵感来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矿泉水瓶、验算草纸等进行再加工和创造,使学生们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方式,进一步开阔他们的实践视野,增加其审美趣味和鉴赏趣味。
        三、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
        初中美术教师要想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从课堂教学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使他们在相互表达对美术知识的看法和探究美术现象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满足学生的自我展示需求,使他们能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化审美理念,从而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3]。
        美术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还可以进行适时引导,积极带领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变化,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意识,同时还要注意保证学生思维的独立性,避免教师个人的艺术经验代替学生的个性化美术观念,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例如,美术教师在对湘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中的“第3课 画故事”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学习故事,使他们在相互交流经验的同时能够勾勒出大致的故事图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创作和自主创作中感受色彩之美、线条之美、故事之美和情感之美,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能力和思考力,提高学生对生活故事的重视程度,为他们开展自主审美实践奠定基础。
        四、充实学生审美体验,增加自主鉴赏环节
        初中美术教材上有着众多古今中外优质的美术作品,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课外的美术作品中也包含着大量主题各异、形式各异的内容,教师可以依托课内美术作品和课外美术作品等资源开展专题鉴赏环节,使学生们在学习和鉴赏美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构图方式和绘画手段,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专题鉴赏环节带领学生领略大师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美术作品中包括的深刻内涵,让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不仅停留在表面,从而为之后学生开展自主评价和自主鉴赏做好铺垫。
        例如,美术教师在对湘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中的“第1课 文明之光”进行教学时,要在鉴赏环节当中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著名绘画作品,在使他们认识到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多样性、丰富性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美术鉴赏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观赏莫奈的《睡莲》、梵高的《向日葵》以及中国水墨画等不同的绘画艺术形式,在他们相互交流观赏感受的过程中体会作品中表达出的作者的深意,从而增加学生的审美趣味,促进学生自主鉴赏和评价能力的提高。
        五、创新美术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往往通过作业形式被表现出来,因此,美术教师要通过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检验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自主评价能力和自主观察能力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课上所学或者鉴赏过的艺术作品书写一篇观后感,要求学生在利用语言表达个性化审美体验的同时,让他们在观后感中表达自己在观察美术作品时获得的审美体验,使他们在开展自主评价的同时,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生活中相关事物的感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著名作品中获取灵感,并利用画笔、常见材料等进行再创造,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六、丰富教学评价机制,促进美术学习归纳总结
        在现代初中美术教学中,由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单向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长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评定内容对自身美术学习情况,并未从自身美术学习认知角度出发,分析自身在课时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呈现出的能力短板或思维意识不足,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并未借助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建立起完整的美术学习认知框架,限制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进程。为此,教师可通过丰富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提升学生自评与互评活动在课程学习中的比重,进而促使学生在评价内容影响下有效提升自学能力。例如,在湘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中的“第2课 以形写神”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教师提供的梅花画微课视频,自主揣摩该画法中的笔墨运用方式、枝干画法、花瓣画法等,进而令其自主尝试运用该画法进行自主绘画,完成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评鉴交流,开展生生互评活动,教师此时可通过巡视,为各小组提供一定教学引导,帮助学生从用笔(拖笔、擦、点、染等)以及用墨(焦墨、积墨、泼墨等)技巧对自己与其他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实现自评与互评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令各小组评定本组最佳作品,并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讲解”,由教师负责倾听与提问,以引导性问题替代以往“定性”教学评价内容,促使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再次审视梅花画画法技巧,以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较于以往由教师直接进行演示,并由教师直接为学生提供专业教学评价的形式,该教学机制一方面可借助微课视频等信息技术,令学生借助高效知识信息工具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提升其自主学习效率,一方面可令学生在小组内部互评活动中,从自身与其他小组成员的美术认知视角出发,思考自身在梅花画创作中呈现出的绘画技巧应用问题或认知不足,以此对自身课时学习进行初步定位,便于其及时通过调整学习侧重或策略,提升梅花画自主学习的精确性与有效性,锻炼自学能力,一方面可令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引导问题型教学评价,及时归纳总结梅花画学习过程,梳理画法知识技巧重难点,进而在教学评价影响下,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想法与认知结构,从自身美术学习经验与原有的美术知识储备出发,在自主学习探究后及时构建完整的课时知识体系与思维框架。同时,教师用侧重将自主学习探究态度与绘画技巧创新应用等素质标准,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态度,为其自学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智力生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把学生打造成为有兴趣、有能力、有理想、有个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园园. “翻转”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12-213.
[2]袁红.浅议初中美术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途径[J].考试周刊,2020(76):163-164.
[3]黄菲菲.浅议初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导学与自学[J].新课程导学,2019(3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