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5期   作者:张美云
[导读] 地理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帮助学生以多角度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其中读图作为地理教学中的内容之一,传统的初中地理教育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张美云
        南通市崇川初级中学226300
        摘要:地理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帮助学生以多角度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其中读图作为地理教学中的内容之一,传统的初中地理教育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新时代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因此要将读图作为初中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将其重视起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因为地图可以形象化、直观化、综合化的表达地理知识,有效地掌握读图能力,有助于学生日后学习有关地理知识,从而夯实学生的基础地理知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高效课堂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工具。地图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形状和性质。初中地理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理念,迎合时代的发展,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将抽象化的地理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运用地图知识构建逻辑框架,使学生真正的热爱生地理这门科目,进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读图兴趣
        初中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要细心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书中有关图片进行拓展和研究,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有效的利用地图册,用地图册帮助学生了解地图的使用方法让抽象的地图概念变得具体化,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工具,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些有关区域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是可以用地图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地图的魅力,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需要循序渐进的不断积累。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耐心的辅导和帮助,要知道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学生自身要开发地理学习兴趣,教师的辅导是一方面,学生的努力是另一方面,教师要告诉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读图逐渐成为学习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将世界地图区域地图粘贴在教室,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下课时可以看到地图,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下可以根据地图讲一些有意思的名人事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热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让学生以更好的姿态走进地理的大门【1】。


2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
        调动了学生学习地图的热情之后,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因人而异的展开分析能力的培养,分析地图是读图的基本要素,要想清楚地了解地图的作用,就要知道比例尺、方向、图注、标记、符号、颜色、数字的代表的意思以及性质。只有真正懂得这些标记的概念,才能有效地读图。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告知学生这些标记的基本概念。为了让学生有效的记忆这些零散的概念,教师可以构建知识框架,运用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点,是学生可以在脑海里形成有效框架,从而帮助学生记忆这些零碎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读图的习惯,即使该图没有要求读一些具体内容,教师也要让学生展开具体化读图。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使其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开展地图讲解时,教师要注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不注重新旧知识点的连接,教师一味的讲解新的知识点,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并且会使旧的知识点遗忘,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不利于学生的日后学习。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温习旧的知识,以旧的知识为基础展开新的知识教学,最终达到新旧知识点相结合。
3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
        读图是一方面,学生还要学规划图,只有真正的学会了画图,才能懂得读图的意义所在。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将读图和画图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画图能力是需要学生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采取鼓励式教育,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养成画图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优化了初中地理课堂,帮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学生拥有了画图能力之后,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的引导学生展开地理记忆。从而记住图中的细节。地图分为剖面图和地形图,初中地理教师要注意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生活中灵活的运用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黄河和长江的地图形状时,可以引用南北分界线等教学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历史背景以及形成原因,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初中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分析地图,即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有出错的地方,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对于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以免日后误导其他学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地图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掌握,有许多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而错过地图中的细节,导致其读图出现错误,分析数据不准确。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耐心,使其可以认真观察地图,从而真正的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读图的好习惯【2】。
结束语: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展开初中地理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生了解世界的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灵活应用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展开细致化讲解,丰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怀芳.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A3):147-148.
[2]黄立球.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