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5期   作者:王开庆
[导读] 一直以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得到打击,使得历史课堂黯然失色。
        王开庆
        贵州省金沙县第四中学 551800
        摘要:一直以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得到打击,使得历史课堂黯然失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如何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历史教学是每个历史教师面临的新问题。由此,本文对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究,提出了相应的课堂设计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课堂设计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课堂设计进行优化,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以使其在氛围的感染下主动展开历史学习,这对提高其学习效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当下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且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导语,并通过抓住学生心理的方式完成新课的导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对其的吸引力,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1]。在导入环节中,可供教师选择的导入方式有许多。其中,问题导入是较为普遍的应用方式。教师在授课开始前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动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这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还能进一步端正其学习态度,避免对课堂内容产生厌烦心理。此外,教师应注重对问题难度的设置,应科学设计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又不会打击其自信心。例如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授课中,教师先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粗读,随后向其提问“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经过阅读,部分同学认为“秦朝法律过于严苛”。随后教师再追问“率先进行起义的人是谁?”同学回答“陈胜及吴广”。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愈发牢固,且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助于自身学习思维的培养,历史水平也逐渐得以提升。
        二、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等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在该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将原本静态的图片转化为动态的视频,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课堂内容制作成电子课件,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并鼓励其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2]。例如在《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的相关影片,并在观看结束后与学生共同讨论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共产党成立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有了新的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愈发活跃。由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并积极运用多媒体等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其主体地位。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其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还很浅薄。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引导,摒弃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转变其被动地学习地位,从而有效激发初中生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其微辣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3]。如在《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中,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模式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对抗战胜利的意义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干涉,而是要在其讨论出现困难的时候进行指导,并引导其对抗战胜利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真正地发挥,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愈发深刻。此外,历史教师还需对自身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改变传统单一评价方式产生的消极结果。如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中相混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以学论教,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由此,本文对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究,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提出了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等教学策略,以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乔珍.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1(02):30-32.
[2]黄清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1):245+247.
[3]万挺.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20(47):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