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定国
安徽省金寨县思源实验学校 237300
摘要:学校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而课堂则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阵地。随着安徽省新一轮中考改革方案的不断推进,初中地理学科由原来的会考科目调整至中考科目。这样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行为,提高地理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从而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丰收。
关键词:课堂教学 质量提高 地理观
引言:作为一名初中专业地理老师,从教十余载,一提起初中地理教学,大多数地理老师可能都会感到很无奈,甚至是略显尴尬。其主要原因是初中地理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只是在八年级下学期进行会考而已,基本上也是一考了之。正因如此,学生、家长、学校甚至连我们地理老师自己都不是很重视地理教学。但是这种局面即将得到扭转,安徽省新一轮中考改革方案将地理学科纳入了中考科目,分值为40分,考试方式为闭卷,每位考生的成绩将计入录取总分。面对新形势,初中地理教学需要注意些什么?才能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以下浅谈一下我的几点陋见。
一、全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个人觉得地理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的原因有三:一是学生不喜欢授课老师,渐渐地便对这门功课就失去了兴趣;二是学生觉得有的地理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三是传统的课堂模式没有新意,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要想使学生对地理这门功课产生兴趣,热爱地理这门学科。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这门功课的授课老师。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其次是要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导致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就因势利导,理论联系实际。太阳东升西落同学们都能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到,从而让同学们觉得地理课所学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建立师生之间融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的《黄土高原》时,教师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景观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为什么会是这样?然后教师对其进行提问,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回答错误的及时纠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氛围高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参与率高。笑声不断,掌声不停,使他们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了新的知识。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会阅读各种类型的地图应该是学生学习地理这门学科必备之技能,会阅读各种类型的地图也能够为同学们以后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纵观2019和2020年安徽省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根图回答相关的题目所占数量多,所占分值大,为此全力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运用地图,可以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地理事物,掌握地理知识,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地图上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将地图上的地理信息转换成学生能够理解的文字知识,促成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图转换习惯。第一步就是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属性,明白构成地图的基础是图例,然后学会看懂地图所蕴含的信息。地图上有各种样式的图标,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图标,还要让他们尝试学会怎么画图标,有助于之后的学习当中学生能够达到看图标而懂其意的效果[1]。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分辨北方、南方、西北以及青藏地区在地图上的位置,要求学生在地图上画出属于北方地区的范围,属于南方地区的范围,属于西北地区的范围,属于青藏地区的范围。然后教师继续让学生学会怎么画北方地区的地形简图,通过画图的手段让其明白所学的地理知识,加深对北方自然特征的记忆,这样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学生再看到地形图的时候就能够理解图的意义,帮助其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
三、适时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理念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也在全面贯彻落实,因此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可以利用地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让其就算没有身处当时的环境也能够发现环境对地域的影响,激发其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时,老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给出近几年国家的环境数据,之后再详细的介绍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城市环境、地理环境等,引发他们思考人类行为对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2]。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环境,教育他们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利于保护环境的,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这样点滴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促进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全力培养学科兴趣,努力提高学科素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其喜欢上这门学科,愿意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要确保教学方式及内容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树立正确的地理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雒彩霞.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浅谈[J].读写算,2020,35:64-65.
[2]赵芳芳.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