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竹
天津市静海区子牙镇子牙小学 301605
摘要:在本篇文章当中,会针对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比如教师教学水平不足、继续教育力度不够、教学针对性和学生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有关于加强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有效性
引言:现如今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在面对未来和社会发展事业能够更迅速地适应社会环境,我国也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展开核心改革,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健康能力。小学体育在这过程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当中都是以具体项目为主,以某个田径项目展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以此让学生能够掌握完整项目技术,提升自身身体素质。但是现今小学课程的时间与课时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完整的田径技术,这就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水平,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体育课程学习的价值。无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教师追求项目及其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得教学变得单调枯燥,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程,这就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方法,从多方面进行改进。
(二)教师不重视长期学习
体育教师往往都是需要保证自身的体育锻炼知识,不断提升且要利用自身专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来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时代在改变,学生的素质能力以及心理特征也在发生变化。作为体育教师,也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知识提升自身水平,保持教学有效性。但现如今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只是维持从前自己学习的专业技能知识,并没有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差异化的教学。
(三)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田径教学只有跑步、投掷、跳远、跳高等项目,整体教学内容比较少,并且在其过程当中也有部分项目需要学生拥有天赋。如果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自身能力、和其他同学的差异,就会渐渐的失去信心。再加上田径教学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兴趣不大,不愿意上田径课程。教师也需要从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出发,不断丰富且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 创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主动的进入到学习当中。
(四)学生锻炼缺乏效果
小学生在进行长期的跑步、跳跃、投掷时需要长期坚持,其能力才能够不断的提升起来。然而学生在长期的锻炼当中缺乏效果,久而久之就不愿意进行学习。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以动为主,让他们能够理解健身实效,注意自身头脑和身体锻炼的结合,不断提升能力。
二,小学体育田径当中加强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注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要求当中,体育教师必须要保证自身的教学水平,注重继续教育等方面。立足于体育教师自身的需求以及教学发展的必要性,对教师的系统性思维、多类型学科、多层次等方面促进,保证教学多样化,切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来进行教学培训。教师也需要学会反思、改进优化,随着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够保证学生的知识提升,进而保证小学体育田径的教学有效性。比如说在展开短跑训练教学时,只有教师用自身能力感染学生,用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才能让他们更愿意展开训练。在遇到不同学生的问题时能够准确的指出其不足,让他们能够更快速的提升训练技巧和运动水平,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体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教师长期培训工作
体育教师一定要在新课程背景之下,自觉参与到其改革浪潮当中,领会并掌握基础的教学内容,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展开基本技能的讲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锻炼兴趣,养成良好锻炼的习惯。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做好示范动作,还要能够理解每一个动作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让学生更迅速的理解不同的锻炼运动方法与运动价值,合理组织并安排学生展开练习,创新练习方法。而师范院校也应该注重展开长期的培训提升,培养学校师资力量,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培养目标的调整,对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优化,使教师能够在长期培训的工作当中灵活多变,适应性更强。
(三)注重创新田径教学方法
只有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当中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发展及其运动素质发展来展开分析。再结合体田径项目技术的难易程度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田径项目当中有一些项目难以操作,存在复杂的技术,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难以掌握。
比如在投掷当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还无法达到标准与要求,所以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训练时要求他们姿势端正、注意不同部位的发力、运动负荷和锻炼部位的对称,保证学生机体平衡匀称。在投掷当中运用特定的发力技巧来展开训练,教师也需要注意他们在发力过程当中是否动作得当。在发展大肌肉、小肌肉和伸肌等部位时,需注意其左右肢体的均衡发展。只要学生能够能将基础动作做出来,了解其基本技能即可,无需对他们提出过多的要求。
(四)注重促进学生主动锻炼
小学生无法在长期的坚持过程当中看到自己的水平提升,就会逐渐产生逃避心理。而教师也应该以动为主,增强健身时效,让他们认识到时间的价值。在有氧代谢过程当中教会他们正确的呼吸方法,注重适当的强度进行跑、跳、掷,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但是一定需要长期的坚持。让他们在调整呼吸的过程当中锻炼培养自身心肺能力,在锻炼当中积极实践自主交流,与其他同学展开合作探讨,运用适当、生动活泼的田径教学方式。之后还需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提升对学生自己的认知。
结束语
在田径教学当中,学生一定要了解田径运动的精神价值以及健身的重要性,能够激发起他们田径训练的兴趣,自主参与到锻炼过程当中。提升自身健康水平以及身体素质能力,打下终身体育的锻炼基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更促进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浩.小学体育课程中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J].田径,2020(09):72-73.
[2]吴锦华.试论小学趣味田径教学的要素及应用方法[J].田径,2020(09):76-77+79.
[3]王雨欣.浅谈在小学阶段如何加强田径训练[J].田径,2020(0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