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异
贵州省铜仁市民族中学 554300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结合高中生个性特点及学习能力差异,开展多元化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及生物核心素养提升,满足素质教育需求,实现良好教学实效。本文结合分组合作学习基本内涵及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具体阐述了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策略;教学;高中生物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学理念,鼓励支持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来进行生物学习和知识积累;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再适时指导讲解。从而更好的将生物教学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以提升学生观察力和科学实验素养,最终实现良好生物教学实效。
一、分组合作学习基本内涵
分组合作学习,这个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即是教师在课堂内把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设定明确学习目标和分工,引导学生共同合作学习探讨,以取得更好教学成效的教学应用方式。新课改也大力倡导分组合作学习的生物教学应用模式,并支持其广泛应用到各教学领域中[1]。
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状况
(一)教学形式单一乏味
现阶段,很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延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一味采取照本宣科、填鸭式灌输教学。过于注重生物教材内容,忽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缺乏生物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生物核心素养提升,直接影响生物教学实效。
(二)没有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因高中学生普遍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并且高中生物所涉及的学习内容及深度相对较繁复,所以很多学生都缺乏一定的自信心。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重视了教材讲授,却忽略了学生的这种心理现象,使得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及生物核心素养,不利于实现生物教学实效。
三、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策略探究
(一)科学分组以及确立分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取得良好教学实效基础条件
高中学生的个人能力、学习方法以及整体素养都存有较大差异。因此,生物教师在进行分组合作的教学活动里,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科学分组,尽可能均衡各小组的能力配比。教师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后,给与小组内学生一定交流沟通空间,可以增强彼此合作默契,有利于提高生物教学实效。
同时,教师在将分组学习应用到生物教学活动中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并与其现实生活关联的教学内容,规避脱离实际生活和学生理解接收能力范畴的教学问题。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分组学习的应用实效[2]。
(二)重视分组合作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高中学生已经褪去初中时的稚气懵懂,具备一定程度的主动学习认知能力,对于新鲜未知的知识探究欲望极浓。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活动时,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重视并多进行分组合作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自身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程度限制,经常会遇到一些的问题难点,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对后期学习产生连锁影响,也将降低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辅助作用,为学生释疑解难,帮助其更好的消化理解相关知识点,极大的提高了生物教学实效[3]。
(三)开展制作型课外拓展
在生物课外拓展活动类型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制作型课外拓展活动。因为制作型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即时看到自己的制作成果,不需要等候很久时间。借助制作型课外拓展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认知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培养型教学活动
生物学科的深厚魅力不单可以让人感受静态生物状态,更能够通过培养型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生命成长的动态美好过程。
例如,教师给学生们布置培养植物的课外拓展任务,要求学生自备可以培育植物的玻璃器皿,培育方式可以采取水养或土养,培育的植物可以依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通过这样的培养型课外拓展活动,不但促进了学生的生物观察实践能力,美化了学习环境,更加强了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简述分组合作学习基本内涵及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随后阐述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策略探究。新时期形势下,教师要结合高中生个体学习能力差异,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开展多元化创新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及生物核心素养提升,满足新时期教学需求,实现良好生物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吴彪.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61.
[2]杨捷姬.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J].中文信息,2019,11(4):125.
[3]秦金林.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读与写,2019,16(12):176.
[4]谢莹.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外交流,2018,12(38):274-275.
[5]谢瑾怡.新课改背景下信息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青春岁月,2017,18(2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