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姬
中山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528463
摘要:社会实习是学生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过渡的重要时期,欧文·亚隆所划分的疗效因子能有效疏导实习生的负性情绪,帮助实习生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
关键词:疗效因子;实习生;负性情绪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中职生在校学习两年半就要参加顶岗实习。稚气未脱的中职生初涉职场,其实习历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笔者从2005年开始一直负责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就如何帮助实习生平稳渡过实习期进行过多种尝试和探索,认为美国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所划分的疗效因子,能有效疏导实习生的负性情绪,提高实习生的抗挫折能力。
一、选择原因
每间职业学校都配备心理教师,可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负性情绪,这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最好通过心理咨询来疏导。
欧文·亚隆所划分的疗效因子包括普遍性、团体凝聚力、希望重塑、传递信息、利他主义、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提高社交技巧、行为模仿、人际学习、宣泄和存在意识11个因子,这些因子涵盖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分析等多元化理论。实习指导教师运用这些因子时很容易突破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局限,把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两个角色结合起来,促使实习生改变和成长。
二、疗效因子的运用
1、运用团体凝聚力因子,发挥团体的自愈作用
团体凝聚力是指一个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在团体中感觉充满信任、温暖,对团体有归属感。实际上,凝聚力能为成员相互提供精神支柱,本身就具有疗效。
李梅是酒店中餐部的实习生组长。一天,来喝早茶的客人特别多,服务员忙得晕头转向。突然,一客人走到李梅面前骂道:“叫你拿一双筷子,你半天还没拿来。”然后把一杯茶泼到李梅脸上,李梅含泪向领班说了一声,径直跑向厕所。楼面部部长到厕所找到李梅,让她回宿舍休息。早市结束后,楼面的管理人员和实习生都来探望李梅,有的说:“我上次被客人投诉,是你鼓励我留下,你是一个坚强的女孩,不要因为这件事就不想做” 有的说:“你以前是我们的班长,现在是我们的组长,我们不能没有你。”……第二天,李梅照常上班。
团体凝聚力能使受委屈的实习生感到被理解、被珍视,这些体验有时比老师的开导更有影响力。在实习初期,我们都致力于提升团体的凝聚力。例如:尽量把同班、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实习,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让他们互相鼓劲打气。
2、运用希望重塑因子,提高实习生的抗挫折能力
希望重塑是指治疗者在治疗前对获助的高度期待,或者说是对自己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希望重塑最常见的表现是目睹别人解决了和我类似的问题,对我有所启示。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笔者认为希望重塑这个因子最常用,它既可以疏导群体情绪,也可以提升个体的抗挫折能力。
(1)疏导群体情绪
在实习开始的两、三个星期,实习生们通常会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此时他们对工作的新鲜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单调、琐碎甚至是繁重的体验,厌烦、浮燥之心出现了,要求更换岗位或实习点的声音不断传来,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烹饪专业的实习生当中。烹饪专业的实习生一般被安排在酒店做传菜和水台,每次上汤、羹等较重的菜肴时,传菜员都要咬紧牙、沉住气,就算双手发麻也要不停地提醒自己要托住,其工作既繁忙又辛苦。水台负责宰杀鸡、鸭、鱼,并进行拔毛、打鳞等初加工,工作既脏又臭又累,手脚容易肿烂。虽然在实习前学生已有心理准备,但对于在家很少做甚至不做家务的珠三角中职生来说,从学校出来一下子就从事这样的岗位,心理落差太大,许多实习生因此打起退堂鼓。为了帮助他们,我们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先让实习生畅所欲言,然后请酒店的砧板、炉头等师傅现身说法,让实习生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认识到每一位大师傅都是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的,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为了使希望重塑因子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会时常提醒实习生们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以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2)提高个体的抗挫折能力
职业挫折是指一个人在实现某个职业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的情绪状态。员工被用人单位辞退而产生挫折感是最常见的职业挫折。面对挫折,有的人百折不挠,有的人一蹶不振,处于实习期的中职生遇到职业挫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其结果往往以后者居多,而希望重塑能帮助他们重建信心,从容地和过去说再见。
冯俊是班上一名不起眼的中下生,实习时被安排在酒店当服务员。实习到第四个月,冯俊被辞退了。得知自己被辞退,他当即收拾行李回家,连老师的电话也不接。老师随后到冯俊家里家访。寒暄之后,笔者问:“你知道自己被辞退的原因是什么吗?”冯俊一脸委屈地说:“实习以来我没请假,没迟到,没顶撞上司,我也想坚持到实习结束,结果现在被人踢出来!他们分明针对我!”“我找过王主管,他说你工作不够主动……。”
几天之后,冯俊被安排在另一酒店实习,在新的岗位他获得上司的好评,实习结束时,经过双向选择冯俊留下来了。
上文介绍了团体凝聚力和希望重塑两个因子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把多个因子灵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实习生修正认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过渡。
参考文献:
[1]Irvin D. Yalom.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 李鸣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5.
[2]黄志伟.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M]. 苏州: 古吴轩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