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5期   作者:龙力涛
[导读] 众所周知,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所以,新时期的大学教育过程中应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教学放到同等地位。
        龙力涛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210
        摘要:众所周知,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所以,新时期的大学教育过程中应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教学放到同等地位。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少不了大学生的努力,我国正在一直推行的为素质教育,那么,就离不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但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从而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发展。随着新时期的到来高校大学生习惯养成已经是德育教育的基础,也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
关键字:新时期;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途径分析
        新时期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体现出高校对素质教育培养,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要手段。我国本着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是以将学生培养成良好的健康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的行为生活习惯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学生不光是在身体上,在心理上也要积极向长。所以,高校必定应加大力度重视,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从而也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习惯养成教育的概述
        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高校存在着普遍现象,自我管理还不够完善再加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种惯性,也是为大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储备能量,从而不断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新时期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是增添高校竞争的有力保障。并且大学生自己自身也应加大约束力,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使高校的学习和思想环境呈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大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夯实专业基础,从而促进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能使其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受益匪浅[1]。
        二、提高宣传力度
        要想习惯养成教育开展好,宣传力度不可少。应进行广泛的宣传工作,首先,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开展宣传工作。
        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等等,都是能够起到广泛且快速的宣传途径,还能使学生提起兴趣来愿意关注,并且能够使学生达到实时关注的效果,那么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使习惯养成教育充实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从而到宣传目的。其次,可以由学校定期开展,以“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利用多样性丰富多彩的教育宣传活动,使大学生能够了解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并且能够深入学习和了解,沿着习惯养成教育教学理念持续发展,全方位贯彻大学生习惯养成意识,使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展。
        三、实践教育的开展
        大学生习惯教育的养成,必定少不了实践教育的开展,并且习惯教育的养成是一项,长时间反复的养成性活动。高校教师应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育程度,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思想和身体上的双重记忆。有一项关于养成习惯的实验表明,人类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三十天的时间,只有不断的坚持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更加牢固。那么,高校教师就可以以每个学期作为一个时间段,分时间段制定相应的良好习惯养成的重点目标,使学生的良好习惯在不断的积累中越来越丰富[2]。
        例如:像是大多数人都会出现的迟到问题,高校教师就可以组织给学生召开定时定点的活动,那么对于不能及时赶到的同学,应给与适当的惩戒,从而达到习惯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在考试时严格要求学生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等准时参加,让学生养成仔细细致的良好习惯。

在早上定点的安排跑步活动,即能让大学生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大学生在诸如复使的锻炼下,就可逐渐形成基本的良好习惯教育。
        四、完善规章制度
        高校大学生良好习惯教育的养成,需要正确完善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以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组织管理等措施,来管理和约束学生们的行为规范。运用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规定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从而全面贯彻良好的行为规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进一步落实符合本校的具体规章制度,并且使规定条款落实到细节中去[3]。
        例如:教室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等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当然相对应的还应设置学生奖惩制度,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和表现优秀的学生,应适当的给予奖惩措施,从而起到激励的作用。高校制定了规章制度就要严格依照管理制度执行,在执行时还应注意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有助于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最后再将检查结果综合到思想素质考核中,使考核结果汇总到学生成绩中去,那么随时间的推移使大学生逐渐的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分层有序,增强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依据大学生各年龄或年级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习惯教育养成措施,使高校的发展从实际出发,按照大学生的行为表现特点,进而及时掌握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的时机,并且要做到教育的过程要附有层次性,从而使学生的教育水平逐步提升。
        高校大一阶段首先开展的是三观行为规范,使学生刚进入大学生活就开始开展,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基本的立于三观上的基础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高校可以组织专家来进行讲座活动,来对习惯养成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解析,使学生能够明白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意义。
        高校大二学期在习惯教育的培养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和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大二学期培养的是基本能力养成,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等,能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方式来锻炼。
        学生到了大三或是大四,也是大学学习的最后的时间段,这时主要培养学生对于职业的规划,重点培养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岗位时,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或是学校组织杰出校友回校给学生做报告等方式,进而使学生初入社会就建立好正确的职业道德,和具有明确的择职择业的观点。并且应重视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言行举止,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实际的习惯养成教育的手段应因人而异,针对于个别同学可以采取正面教育,也可采取言辞警告,教育过程中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都能更深入了解和吸收习惯养成教育[4]。
        结束语
        新时期的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各个方面共同配合得出的结果,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使人受益终身。良好的习惯教育能有效的提升学生行为能力,还能使学校的教学目标进行的完善顺利,同时在建设特色高校方面也有着深远意义。习惯养成教育完全可以作为各高校的基础教育内容,并且应持着不断探索的步伐,采用更加科学和先进的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都艳莉.新时期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途径分析[J].知识文库,2019,(7):226-227.
[2]郑向光.新时期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途径研究[J].信息周刊,2019,(44):1-1.
[3]李娜.新时期大学生习惯养成现状及引导途径探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9,No.330(10):293-293.
[4]郭玉敏,代广辉.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路径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9,(10):218-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