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必由之路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5期   作者:李曌
[导读] 文章分析并定义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的构成,深入探讨了诸多动力因素的相互制约机制和融合促进作用。
        李曌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文章分析并定义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的构成,深入探讨了诸多动力因素的相互制约机制和融合促进作用。重点阐发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同动力因素形成的动力系统是怎么具体地、持续性地、连贯性地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着深远地影响,这些影响或作用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哪些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改革;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性的问题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概念也内涵地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存在的矛盾,正是与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衍生而来的各种利益矛盾催生了只有通过社会改革的方式才能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和变化,即通过改革的方式推进各种利益相互协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自身机体,在自我发展的进程中进一步展现人类的伟大实践。
(一)社会改革是社会利益调节的基本方式
        利益调节体现在社会各方面运转之中呈现的利益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及其调整的客观需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加速或滞缓的社会作用,它是构成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两大基本的社会活动之一。虽然利益关系的调节始终受制于并服从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节,但这并不因此降低它在人类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在历史上的某些时候,即当不改变、不调整利益关系就不能推动生产发展的时候,调节好利益矛盾、利益关系,就对社会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这在任何社会都不例外。
        然而,利益矛盾性质的不同以及利益矛盾发展阶段的不同,决定了利益调节方式的不同。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利益调节方式大致有社会革命、社会改良、社会改革这样几种基本方式,其中,社会革命、社会改良存在于前社会主义社会,是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产物,社会改革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利益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人们之间利益矛盾非对抗性质的必然结果。
        社会改革本质上是一种在非对抗性社会矛盾基础上,通过利益结构的部分质变而实现利益结构不断完善、利益关系不断协调的利益运行方式。社会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利益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由社会主义社会非对抗性的利益矛盾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反过来,正因为社会改革符合于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矛盾性质及其状况,因而极大的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矛盾的解决,推动着社会利益关系走向协调,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社会改革是克服障碍机制的根本途径
        障碍机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在其运行发展过程中,与动力机制对立、抗衡的一种客观力量和趋势,它严重地破坏着劳动的自主性、需要的合理性和利益的协调性。只有进行社会改革,才能克服障碍机制,保证并推动动力机制发挥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机体的新陈代谢、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障碍机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和最深层基础。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任何曾经是进步的东西,都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得落后,这是宇宙中新成代谢规律在社会中的表现。在社会主要社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其社会体制,凡是现实的都有其合理性,是生产了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否则,它就不能生存;然而,凡是合理的,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当生产力的发展突破现有社会关系、社会体制,曾经是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其社会关系、社会体制,就会发生功能变异,变得惰性十足、活力不足,这时,旧的社会体制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障碍力量,从社会的一切领域阻挠生产力及其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更加说明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机制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是社会主义发展中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这种客观必然性由于历史种种偶然性的补充,并借助于偶然性的历史形式,就使障碍机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方式、作用机制和特点。因此,对障碍机制的产生的元婴必须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改革具有革除社会体制弊病、克服障碍机制的特殊效用和功能,是从根本上克服障碍机制的唯一途径。它体现在社会主义改革是根治障碍机制的综合疗法,是根除障碍机制惰性的有效方式,是对障碍机制核心部位和骨骼系统的革命性变革。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前提,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的根本措施;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历史环节和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动力。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手段,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肯定与否定统一的客观辩证法使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产生与解决,是社会主义社会自身肯定与否定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以基本适应为特点的适应与不适应的对立统一。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而是要改变同根本制度、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具体制度和体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前进,新的矛盾又将持续出现,有需要进行新的肯定与否定。所以,改革不是社会主义自身肯定与否定辩证运动的结束,而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走向肯定与否定的新的阶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不断前进。
        
校级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 一般项目 GZY2021-ZX-51
        
        
作者简介:李曌  1986.12月生人  祖籍:河北石家庄   工作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助教  硕士研究生   专业:哲学  研究方向: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