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伦平
兴隆镇第一初级中学,湖北省枣阳市 441218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初中语文教育工作逐步发生变化,除了要强化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情感价值等内容。在有关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向着更为深入的方式进行探究,将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内容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将此情感转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语文学习质量。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教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对初中语文课程而言,情感教育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特征,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知识中处处蕴含着情感,充满着深情厚谊。利用情感因素,能够拓展学生精神空间,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发掘语文知识的内涵?怎样才能让真善美融入学生心灵呢?……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在这种背景下,探讨情感教育的应用具有实用价值。
2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就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其实仍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去解决。一方面,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其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不过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初中语文教学体制落后。教师只是按照传统教学流程,把教材章节内容传授给学生。在不重视学生能力提升,没有融入情感教育的情况下,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显得尤为吃力,教师工作压力不断加重,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不够充分。具体来说,教师在授课之前,通常都会设定一个教学目标,其内容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规定任务。但是,随着教学节奏的不断加快,学习难度不断加深,教师为完成自己设定的工作目标,往往采取强制性手段将知识理论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这种大水漫灌的授课模式限定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强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逐渐弱化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另外,教师对情感教育认识不足,还会降低情感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他们普遍会认为情感教育只是一种形式化教学,对提高语文成绩,培养文学思维并没有太大的作用,甚至不会去关注教师制定的情感教育方法,长时间就造成我国初中生情感方面的缺失。所以,为了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克服传统教学体制所带来的问题,开展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教育工作者也要制定更实用科学的情感教学法,把情感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提高我国语文整体教学水平。
3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改善措施
3.1 教师提高自身心理学与教育学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在教学中过程中贯彻情感教育,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虽然这些在教师参加教师考试的时候都会学到,如果是师范专业的教师在学校的时候也会学到,不过部分教师在经历多年的应试教育之后很可能已经对这些知识不够熟悉,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地重拾这些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思考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状态与情感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合的情感教育,同时从教育学的角度上重新思考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方式,从而为情感教学提供一定的师资基础。
3.2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工具还原真实教学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情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文章内容,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内容中。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才能够迸发出真实的情感。这种氛围不仅让学生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还可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情感空间和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比如,讲授《济南的冬天》时,可采用多媒体播放济南冬天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教师充满情感朗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济南冬天的氛围中,感受济南美景,有效培养学生鉴赏美景的能力,对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
3.3 教师以情感化,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在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课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引入相关的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作品,探索生活与自身情感间的关系。还可以继续进行相关的引导,使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与净化,从而更加深入地感知到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并将课文中所包含的哲理内容进行吸收与运用,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表达了母亲对于子女的关爱,将该文章转用情感化的方式进行教育工作,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讲述一些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的故事,将两者有效结合,去感知母爱的伟大。通过对母爱学习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作者在文章中展露出来的情感,再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感受母亲的伟大,让学生在感悟母爱后,学会感恩,使情感深入,从智育向着德育方向发展,实现一箭双雕的良好教学效果。
3.4 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情感
在开展情感教学过程中,营造情感氛围,可为开展情感教育带来支持。初中学生已经具有分析事物能力,当教师营造出教学氛围,学生就可从教学环境中得到相应信息,有效调动学生情感。比如开展教学前播放轻快的歌曲,能让学生心情变好,自然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能提高学习状态。如果播放略带哀伤而舒缓的歌曲,学生就会感受到相应信号,从而产生略带伤感的感情状态。因此,营造情感环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状态,教师营造好教学氛围对开展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观看视频、播放音乐等方式,都能够营造出相应教学氛围。当然,具体需要营造哪种类型氛围,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而定。事实上,营造良好情感氛围的方式比较多,还有其他各种方式。比如在开展《散步》教学时,开始讲课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一封家书》等歌曲,为学生营造一种思念亲人的氛围。当学生听完歌曲后品读文章,他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父母慈祥的面容,闪现出他们辛勤操劳的情景,从而感受到学习内容更生动形象,有效激发内心的情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就能够更深刻感受到文章的情感。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情感教育从内心情感出发,把握学生情感走向的同时,再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加以引导,从而实现情感教学的目标。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情感较丰富。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那么语文教学就能有效发挥其教育作用,极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因此,学生一定要学好语文,这样才能担负起社会发展的责任。
作者简介:
谢伦平(1973.05-),女,汉,湖北省枣阳市人,兴隆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历史教学。毕业院校: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职称:中教一级
参考文献:
[1] 白祜.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思考[J].天津教育,2020(04):91-92.
[2] 马佳佳.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智慧,2020(03):52.
[3] 杨昌兴.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3):91.
[4] 常小霞.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28-29.
[5] 王君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