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问题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宋赛飞
[导读]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问题是推动数学课程发展的源动力,有效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宋赛飞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众小学 264400
        摘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问题是推动数学课程发展的源动力,有效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教材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为学生设计具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促进数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发展;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问题是推动数学课程发展的源动力,有效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教材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为学生设计具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促进数学发展。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逐渐成为课堂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也听不懂,教学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解读教材重点,设计思考性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问题是课堂成功的开始,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缺乏合理性,有些问题大而空,有些问题细而浅,都不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因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重点内容,为学生设计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实现课堂高效化。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一课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爸爸要带全家去泰山一日游,在售票处看到窗口写着两种购票价格,A:成人每位140元,儿童每位60元;B:团体购票5个以上每位100元;教师针对购票提出如下问题:(1)你能理解这两种不同的买票方法吗?(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购票规则吗?(3)如果你去参加活动,准备怎么购票?(4)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认真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给出了自己的购票建议,以及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案来购票,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
        上述案例,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含金量。
        二、了解学生基础,设计层次性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很多新知识都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为学生总结知识点,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学生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1)一个长方形长10米,宽5米,长方形面积是多少?(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40米,宽是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3)一个长方形长10米,宽5米,在这个长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最大面积是多少?剩余长方形面积是多少?这三个问题虽然都应用长方形面积的知识,但是第一个问题只需要简单应用公式即可;第二个问题需要从给出的周长和宽来计算长方形的长,然后再计算面积;第三个问题要灵活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剪下的正方形有无数种,需要找到最大的一个,要求学生有更强的理解能力。
        上述案例,教师从基础知识入手,层层设计问题,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拓展,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联系实际操作,设计挑战性问题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在学生对知识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教师给学生讲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火车、汽车、灯、车轮等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教师问学生:你能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学生开始认真思考并动手剪一剪,首先学生要找出一张纸,从中间位置找到对称轴,并用铅笔来标记对称轴,然后将图形的左右两边沿着对称轴折叠,等左右两边重合后才开始裁剪,通过学生努力,剪出了蝴蝶、蜻蜓、汽车等图案,沿着对称轴打开后得到了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识。
        上述案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实践操作的平台,通过感性材料对学生提出了更有挑战性的要求,促进学生更好的概括和总结知识,发现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精心设计有效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做到以问促学,以问促思,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引领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黄秀梅.以“问”促教以“理”导学---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8):96-97.
        [2]李西仿.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究开放的数学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