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殷佳丽 王昱儿
[导读]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经常让幼儿动手不仅可以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幼儿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独立的意识,让他们在成功中收获喜悦。
        殷佳丽 王昱儿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经常让幼儿动手不仅可以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幼儿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独立的意识,让他们在成功中收获喜悦。但这些的实现不能单靠某一方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力量才能转变成现实。
        
    关键词:家园合作;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的。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反之,终身受其罪。”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幼儿的自我服务,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对今后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这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共同配合,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共同培养这一能力。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现在中国的家庭现实体现,一家七口人当中只有一个孩子,六个大人面对一个孩子,在家庭教育的时候容易造成家长替代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有些时候还没等孩子说出话来,大人就已经把东西准备完了,更别说等孩子做动作了,这样孩子的思维没有得到体现,思考过程被替代,时间长了,孩子的思考能力的发展就延缓了,原因很简单,锻炼的机会被大人给直接剥夺了。通过调查发现: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很差,大部分孩子不会独立吃饭、小便后不会提裤子、大便后不会擦屁股、玩具不会整理、入园和离园都要大人抱......特别是吃饭时,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好像没有吃饭这个意识,餐餐坐在那儿发呆,要么用手抓菜玩,要么玩调羹,仿佛不知道吃饭是他自己的事,都是等着老师、阿姨来喂,在家也是餐餐由大人来喂,仿佛大人们喂他们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还有一部分孩子在园事事能干,不挑食,但在家吃饭却挑三拣四,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肯起床,上下楼要大人抱等等,在家在园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据统计,在认识上,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让孩子早日独立,早日具有自我服务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家长就自己为何有时不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原因也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主要集中为:(1)认为现在孩子还太小,培养自理能力的时候还未到。(2)孩子体质差,经常生病,家长舍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不能坚持。(3)让孩子自己做动作太慢,而且又会弄得太脏,特别是早.上快上班时,孩子还是这样磨磨蹭蹭的影响家长上班的时间,只好包办。(4)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吃饭、洗手等,孩子做不好,还可能因将饭菜弄凉、衣服弄湿而受凉生病。(5)家长习惯了为孩子做事,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宠爱,孩子也习惯了接受大人的帮助,遇到一点难的事就不愿意做。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觉得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的不舍,认为事事都替孩子做好、照顾周到,就是对孩子的关爱,致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很.好把握,往往使得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与幼儿园背道而驰。而在幼儿园中也存在着老师和阿姨包办、一些要求提出来而无法长期坚持落实下去的现象,比如往往由于有些孩子因吃饭慢而影响下面的活动时,老师就会赶快将孩子的饭喂掉;又比如看到孩子们小便后因衣服穿得过多而艰难地拉裤子时,老师心里往往有很多的不忍而去帮孩子将裤子穿好,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依赖老师、阿姨的帮忙了。
        二、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
        幼儿园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这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在生活中自立,乃至终身受益。幼儿园教师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逐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更加充满活力及色彩。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仅仅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很多幼儿在幼儿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以及在教师的指导督促下所形成的自我服务能力,常常在放假后又恢复了原样,所以需要家庭的配合。

只有家庭和幼儿园相互合作,才能为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建立稳固的平台,也只有这样合作,才更有利于加快幼儿健康成长的步伐。
        三、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一)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1、教育内容的选择
        运用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故事、诗歌、歌曲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方面意识的熏陶,使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思想:“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故事续讲法的运用
        通过故事续讲法来激发小班幼儿积极参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欲望。孩子们对故事有很大的兴趣,但对故事中的内容缺乏理解。我们根据这一情况,把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分成若干个方面,选择和自编了若干个不同内容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然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他们(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样?”让幼儿结合自己的进餐、洗手、整理玩具时的感受、想法,并延续到故事的情节中去,然后讲给大家听,这样不但让孩子理解了故事内涵,同时也帮助幼儿树立起“我也和故事中的小朋友、小动物做得一样好”的信心。如“培养幼儿自己走的习惯”时,自编故事“走不动了”、“自己走”,让幼儿参与讲述、表演和仿编,同时请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将故事续讲法延伸到了家庭中,让家长也尝试运用故事续讲法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二)运用各种游戏活动和成人的正确示范,训练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
        1、游戏中的练习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可以全方位地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国家历次有关学前的重要文件,都要强调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一方面是因为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一线学前教育实践中,尚未充分、彻底地落实游戏的重要地位。
        2.操作上的示范
        因为孩子模仿能力强,可塑性也强,此时给他们正确的示范和引导,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要使孩子掌握一些技能,必须要先使孩子学会正确地操作
        (三) 及时鼓励、提高要求,强化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孩子年龄小,他们一般对喜欢的事物容易接受,也喜欢听到表扬、鼓励的话语,就如平时大家常说的:“爱戴高帽”,所以在平时我们对幼儿的表现,都用这种正面激励的方法鼓励他们。孩子刚开始学习做事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
        四、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第一场所,也是是幼儿园的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主动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促进的作用,而且在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再是一个问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父母,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老师,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与家庭密切合作,达到教育的一致,共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莫秀锋/郭敏.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江建中.2016.3:三(二)1.72-73
[2]教育部正式颁布《三至六岁儿童发展指南》.摘要
[3]默纳·舒尔.让孩子自己做主[M]中国海关出版社.2011.11.
指导老师:王昱儿 山东协和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