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历史审辩式思维培养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杨昌贵
[导读] 审辩式思维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部分为真的方式,是学习、掌握和使用特定技能的过程。
        杨昌贵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民族中学      贵州省,黔西南州    552300
        摘要:审辩式思维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部分为真的方式,是学习、掌握和使用特定技能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理性达到合理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基于原则、实践和常识之上的热情和创造。该文章主要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历史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历史;审辩式思维;培养对策
        引言: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历史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对策的探讨不管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还是对于高中阶段学习历史这一门科目的学生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通过探讨如何顺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更加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及更加适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其二,对于高中阶段学习历史这一门科目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并逐步养成审辩式的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一些模糊与纠结的事情的时候,找到更加合适的应对方式。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
一、问题教学模式,提高思维敏捷
        问题教学模式就是指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为学生讲解完理论的相关知识以后,多给学生展示一些与理论相关的,需要作出判断的问题。历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自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将班级里面的学生合理地划分成若干个历史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一个比较完善的应对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模式时应当注意要结合班级里面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以及这一阶段学生的普遍发展情况来为他们找到适合的思考问题,而不能够由于问题太简单或者太具有挑战性,而让学生失去讨论的兴趣。[2]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岳麓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七课“古罗马的制度与法律”的时候,历史教师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帮助学生学习并了解平民保民官、屋大维与元首制、《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引导学生理解古罗马法的主体内容是实体法即民法(私法),而罗马程序法也影响至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古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历史教师就第二个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组内讨论当今的哪些方面受到了罗马程序法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罗马程序法的理解,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的程度。
二、联系实际生活,促进学生理解
        历史其实就是一门记录各国古代生活的史实,因此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课堂授课的时候,也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不能够完全与实际生活脱节,这样不仅不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也不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合理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来为学生举一些比较合适的例子,让学生对其进行判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3]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时候,历史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述了古代的一些土地制度,比如:井田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私有土地等等。然后让学生结合当今的土地情况来说明是否有与古代制度相似的地方,以及古代土地制度中的哪些措施可以延续下去,为后人所借鉴,从而为后代创造更多的财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于土地制度的理解,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结合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完善以及改进。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备课以及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高效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到我国的发展现况,同时也能够高效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孔子与老子”的时候,历史教师为这一课的内容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分别是:要求学生识记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特别是重点理解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及孔子思想在当时不被重视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历史教师利用教室里面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了孔子与老子的生平、倡导的思想以及治国理政的思想等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找到孔子与老子在思想方面存在的不同。并且,每一位学生都要说一说自己更加欣赏谁的思想以及做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模式、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举例子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等方式来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不过,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新鲜知识,找到更加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唐业森.历史教学应重视审辩式思维的培养——2020年全国卷Ⅱ第42题的教学启示[J].教学考试.2021(08):40-44.
        [2]周宏.审辩式教学:学科育人价值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的探索[J].新课程评论.2019(09):49-57.
        [3]童舒婷.用审辩式思维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5):50-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