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民
商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陕西,商洛 726007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真实。真实是感情的自然洋溢,洋溢着自然感情的教学自然而然的会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振,从而促成其学习信念的产生。而学习信念的产生必然是学生学习兴趣生成的先源。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笔者通过教学跟踪实验,总结出一套“三维”教学方法,发现此方法对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形成有较好的激发作用。
那么,什么是“三维”教学呢?
简而言之,“三维”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教授的对象(学生)和所处的教学空间(课堂)以及人们所生存的环境(社会) 紧密结合起来,构筑成的一种立体教学模式。
其有以下特点:
首先,“三维”教学是一种立体教学模式。它是以教师为经,学生为纬,课堂为地,社会为天所构筑的共性空间艺术。
再者,“三维”教学是一种互动共振的演艺。其互动共振的结果要能有明确而超新的感觉---热情的艺术效果。
其次,“三维”教学亦应是发生在学生中的优、中、差的互补教学。此三者经过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素质结构的相互完善。
针对以上特点,怎样才能将“三维”教学合理应用于地理教学呢?其具体实施步骤有以下几点:
一、“三维”教学需要突破的环节
(一)教师环节。
1、教师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运用语言来阐释及组织教学的,
教师的话语应具备三个特点:
①知识含量。要有古往今来,平易和谐的知识权威色彩。
②二是思维延展空间要大,便于学生联想、想象以利于“三维”空间形成。
③简练、清新。利于抓住学生注意力。
2、教师仪表。古人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接受,更有利于学生对本学科兴趣的形成。有学生曾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一位老师进课堂时的形象和当时课堂的情景:酒醉而来,满堂哗然。这里,我们先不说其课堂效果如何,仅此教师工作时的仪表就使人大跌眼镜。教师仪表的不严肃,必然导致学生接受知识时的不严肃。
3、教师的爱心。相传古时候有一位雕塑大师,他根据心中爱人形象,雕塑了一位美女塑像,早晚敬之,如待生人,久而复活。这虽是一个传说,然而却给我们极大地启迪,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对每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差生施之以爱,谁说朽木不可雕呢?关键看工夫下到没有!
(二)学生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尤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尽可能扩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三)课堂环节。课堂是教师演示知识技能和学生展示知识才能的舞台,如何使学生乐学、会学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标椎。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同时应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一堂课能否打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是衡量该教师教学素质高低的唯一标椎。
(四)社会环节。语言的产生是与人类社会劳动分不开的。地理是语言逻辑的高级体现,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当今时代,人们对地理知识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最基本的运算能力方面,而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学生最早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是从它们所处的周边社会环境中信手拈来的,因而它们不但觉得有趣,而且觉得自然而然,结果知识掌握的十分牢固。地理教师不妨把握住这一教学思路,在地理教学中,将他们的思维引出课堂,放飞社会,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接受周边社会的熏陶。久而久之,他们自然爱学、会学。而且所展示出的是个人能力品味,不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其所发挥的才能也自然是与社会接轨的、高人一筹的地理才能。
二、“三维”教学的具体形成
教师环节、学生环节、课堂环节社会环节的突破及紧密结合,是“三维”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具体成功应用和形成的关键和前提。地理教师应紧紧把握“三维”教学特点,建立学生、课堂、社会三者共生圈。其具体形成如下图:
“三维”教学模式图
三、地理兴趣的激发和形成
(一)学生地理兴趣的形成与“三维”教学的联系。深刻理解二者的关系,对成功实施“三维”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三维”教学所产生的空间意义是学生形成地理兴趣的土壤和欲源。而学生地理兴趣的形成又是促成“三维”教学再提升的动力。再者,学生地理兴趣的形成和“三维”教学均为过程量。二者都要经过凉的积累和演练。“三维”度越大,兴趣越浓,其间有一个相对不变量为“坚持”,“坚持”坚持可以等于一节课,一个学期,或者若干年。若把兴趣看作“I”,“三维度”看做“S”,“坚持”看做“T”,则可得出如下公式:I=S×T
从此表达式可以看出,地理兴趣与“三维”度(教师设想的地理空间)之间是正比关系。
(二)学生地理兴趣的激发,首先是从它的实用性开始的。故,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应从学生的原始空间出发,对她们不能要求太高,要循序渐进,要向学生诉明学习地理的目的及其实用性,学生自会积极的与教师配合。在此期间,教师要有意识不间断的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诱导他们进入地理学习空间。只要学生能进得去,它们将会看到一个精彩的地理世界。久而久之,欲罢不能。
这样,地理兴趣也便形成了。而这个过程,与教师需要突破的四个环节是分不开的。
四、地理知识的形成
学生形成浓厚的地理兴趣,他们自然会自发的启动学习地理的机器。于时,于地,于天,于人无处不在的探索地理的内涵。
总之,地理知识与地理兴趣有如下关系:Z=I×(J+V+……)
其中,Z代表地理知识,I代表地理兴趣,J代表“三维”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地理知识,V代表学生于社会中所接触的地理知识,“……”代表学生活动空间。若采用等量代换,此公式又可写成:Z=(S×T)(J+V+……)
这样,一个有着高素质的地理教师与一群具有浓厚地理兴趣的学生,经过“三维”教学长期而又不懈的渗透,相信丰富的地理知识定会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地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