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曾燕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课改对高校太极拳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曾燕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课改对高校太极拳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太极拳教学应该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趋势,结合太极拳课程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优化,借助大数据手段关注学生群体差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高校太极拳教学水平,扩大太极拳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引言
        太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集拳理、医理和传统哲理于一身,并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表演等多种功能,属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属于武术项目,是其中主要拳种之一,太极以松静柔缓、绵延不断的特色,在武术运动中独树一帜。并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习练,对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和治疗慢性疾病有着显著的效果,发挥出很大的医疗养生作用,看似柔和缓慢的运动,其拳理表现了技击攻防的特点,包含了攻防的含义。与古代的气功、导引术有着相似的健身功效,通过许多研究表明,太极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全民健康的关注,在相关政策中提出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强调了太极拳在实现全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对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体现出高度重视。
        1高中太极拳教学目标
        太极拳属于武术,也属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良好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中学生的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协调性都有所提升。教师可以将太极拳的教学过程变得趣味化,帮助学生提升对太极拳的学习效率。为了能够达到太极拳的理想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其一,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发展。因为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使得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没有兴趣,认为太极拳是浪费时间的一项运动,需要给学生普及太极拳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因此,教师要了解高中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让学生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其二,满足高效的太极拳课堂原则。教师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效课堂而只给学生灌输知识,使学生被动的学习。太极拳课堂上不能只是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源远流长的历史,也要让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动作,做到身心配合,掌握技术与动作;其三,探索性原则。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的动作有美感,吸引学生对动作有兴趣,了解拳法背后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了解太极拳每套拳法背后的故事;其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原则。在传统教学中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太极拳的课堂上主动思考,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拳法出拳收拳的正确动作。机械化的动作学习并不能满足于学生的需求,只会让学生认为太极拳十分枯燥、无趣,指示学生们从心里排斥太极拳。
        2大数据时代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
        2.1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或对太极拳内涵认识不够,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对理论讲解便会不全面,缺乏应有的教学技巧,只能教会学生掌握太极拳套路动作,普遍对太极拳的认识不足,对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理解不深,难以体悟太极拳的精髓。
        2.2教学方法老套
        太极拳属于我国土生土长的内家拳法,从技术层面看,太极拳与当代的健身和搏击技术还存在区别,但太极拳动作繁多,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较高要求。当前很多高校的太极拳教师专业水平有限,教学方法单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套路表面动作,忽略了太极拳背后的文化知识,让太极拳文化底蕴无法得到全面展现,让很多学生误认为太极拳只是“花架子”。


        2.3太极拳的教学内容过于单调
        在目前高中阶段的太极拳教学中,教师主要教学生初级拳、初级剑等内容。这些基础内容主要是以套路为主,对于几乎没有武术基础的高中生来说,有限的时间内仅仅只学习如何打拳,无非就是出拳、收拳、手型、步法等,让学生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十分单调、乏味。又加上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就是需要放松心态、缓慢柔和、注意意念配合等,与高中生活泼好动的个性完全不相符,使得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太极拳。如今体育成绩也成为高考的考核标准,很多学生面对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感到疲惫,大量的训练导致学生对体育训练有了抵触情绪,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借助太极拳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让学生们放松心情。
        3大数据时代高校太极拳教学优化策略
        3.1加强对太极拳师资专业技能的培养
        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教师是开展太极拳教学的最直接的执行者,决定着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与技艺水平的层次,然而在各高校中太极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的太极拳专业人才紧缺,太极拳教师队伍人才十分薄弱,高校必须要引起重视,加强对太极拳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积极采用最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接触太极拳的专业知识,建立标准化的教学体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促进教学成果的提升。在引进和录用教师时对师资质量严格把关,定期对在校太极拳教师进行培训,形成规范化的培养机制,积极做好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使其具备专业太极拳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3.2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优化太极拳教学形式
        AR和VR等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进行结合,这种结合不是技术层面的简单叠加,而是最大限度地将虚拟信息与现实环境融为一体,为学习者提供感同身受的感官刺激,对虚拟信息的内容有更为深刻的感知。当前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AR和VR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AR和VR技术不仅能够增强现实教学的真实性,还能够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景,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呈现最直观的知识信息。太极拳在教学过程中恰恰需要将直观的动作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接受直观信息的同时在感官和视觉上对太极拳有更为深刻的认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动机,优化传统太极拳教学很多晦涩难懂的意境,将太极拳实战教学内容与太极拳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学生。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解决了场地问题,也降低了太极拳的教学成本。
        3.3丰富教学内容,使之具有美感
        教师在教习动作时不能机械化让学生死板地学习动作,也不能一味地强调步伐多大,手放多高等一些硬性标准。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材告诉学生步型应该怎样摆放、面向多少度、身形为什么要如此,要让学生从感兴趣的角度去记忆动作、理解动作,这样才会使得有兴趣学习太极拳。教师在掌握学生进行太极拳训练时的心理特点以及变化规律时,可以帮助学生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让学生们能够以乐观的情绪面对太极拳。教师可以经常和学生进行谈话,通过聊天的方式让学生们放松心情,缓解情绪。
        结语
        目前,在高校太极拳教学工作中仍存在某些问题,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重视太极拳教学工作的未来发展,借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实施工程,充分发挥太极拳在高校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提升太极拳在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促进太极拳在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社科〔2014〕3号文件
        [2]冯卫健康中国背景下太极拳健身功效研究[J]广州学院学报,2019(1)
        [3]常自强,张振龙,张文斌,等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J]武术研究,2018(34)
        [4]陶敬业浅谈高校武术教学发展滞后的原因及改革[J]学校体育学,2019(b)-0094-02
        [5]顾燕冲,朱小军,李明洋,等开放互动的武术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J]武术研究,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